古冶区举行唐山屈原纪念馆落成暨开馆仪式5月9日,古冶区举行了唐山屈原纪念馆落成暨开馆仪式,这标志着长江以北首座屈原纪念馆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馆仪式由古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卫君主持。出席开馆仪式的区领导有:古冶区委书记崔武成,古冶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雪梅,古冶区委副书记董广俊,古冶区人大主任谭俊民,古冶区政协主席王俊和、古冶区政府党组成员葛昌琨。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贺子欣应邀出席开馆仪式。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铭,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品牌部主任屈万菊,国家体育总局北京未来之星体育运动项目培训中心主任曹忠发,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导演杨米乐等同志也应邀出席开馆仪式。唐山屈原纪念馆坐落于古冶区北寺公园内,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由唐山屈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屈学民筹资3000余万元兴建,是古冶区重要的文化产业项目。纪念馆内主要由一主两配三个展馆、碑廊两列、花圃一园等景观构成,建筑设计
垃圾堆里捡到的旧家谱,竟成为《俞源俞氏宗谱》重修蓝本知俞先生:俞松发先生是武义俞源村的宗长,《俞源俞氏宗谱》修撰者。1975年,他无意之中从废弃的建筑垃圾堆里捡到一摞旧家谱。后来,这“一摞”旧家谱引起了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日本新泻大学、静江大学学者的高度重视。各级图书馆、档案馆纷纷收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2005年俞源村重修《俞源俞氏宗谱》,就是以此为蓝本。这一摞旧家谱发现的重要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俞松发不世之功,将永远被俞源人民铭记。这篇遗作是松发在2008年写就的。我是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人,今年80岁。我在30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遇,在本村捡回一摞旧宗谱今天向大家讲讲捡回宗谱的故事。1975年秋一天早晨,我去自留地干活,经过村南桥头,见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放着,里面露出几本古书,那垃圾是桥头那户人家拆建房子扒出来的。我好奇的便去检出一本一看原来是《俞源俞氏宗谱》,于是我便有心动,想看看宗谱究竟是什么书。便向主人说:宗谱
八旬老人自称屈原子孙媒体评以此为荣不必究真假10年来,邀约诗友过端午14年前,前往湖南寻宗亲。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之际,诗歌爱好者们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举办了一场诗歌比赛,声称由屈原后人主持。这位被称为屈原后代的老先生名叫屈楚平,今年85岁,自称为屈原的第70代子孙。屈楚平表示,其祖辈屈年永、屈年稳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南衡阳迁居成都华阳,他家中有两本族谱为证。为了纪念屈原,他已连续10年邀请成都的诗友们去家中吟诗过端午节,今年更是节日前一天举办了隆重祭祖仪式。两本族谱的故事族谱命运:两原本送至双流县档案馆屈楚平告诉记者,他家共收藏了《衡阳屈氏宗谱》和《华阳屈氏续修族谱》两本族谱。“这两本都是复印本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把原本送到双流县档案馆了。”屈楚平说,当年的馆长还亲自回赠了他两个收藏证。据屈楚平介绍,《衡阳屈氏宗谱》是祖辈从湖南带过来的,“从轩辕黄帝开始,就有记载了。”而《华阳屈氏续修族谱》这本族谱,是祖辈迁徙至四川后续修
陈集俞氏族人孝道感人,康熙皇帝御赐“纯孝坊”表彰扬州西山俞氏后人仿制明太祖赐“誓书铁券”(资料图片)“俞”,宋版《百家姓》中排第57位。据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俞姓人口约为132万,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的0.12%左右,在姓氏人口中排第119位。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俞姓人口约50.5%分布在浙江、江苏,30.6%分布在安徽、上海、江西、福建4省市。仪征陈集西街曾有一座纯孝坊,相传是康熙皇帝御赐,以表彰陈集俞氏族人俞一瑄的孝道。纯孝坊前曾有道光年间阮元修建的旧德祠,里面供奉了包括上官仪、李春芳等14位祖籍扬州的贤达之人的牌位。其中陈集俞氏便有3人牌位供奉其中。昨天上午,仪征陈集“恩荣堂”俞氏后人俞昌满向本报讲述了祖先的“孝义之道”。明代迁至扬州是明代开国功臣俞廷玉的后裔俞昌满告诉记者,晚报去年曾报道过西山俞氏一族,而自己所在的“恩荣堂”陈集俞氏也出自于西山俞氏。“我们的家谱在战乱年间遗失了,如今家族中的4位晚辈出资
追寻西湖俞庄,俞明震《觚庵诗存》引关注2008年3月9日到12日,孔夫子旧书网上拍卖的一种名为《觚庵诗存》的旧书,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这部共录诗四卷、合订为一册的线装旧书,从100元的起拍价开始,一路飙升到2000元以上,最终以2230元的惊人价格成交!为此,缘为书来旧书网上还有书友开帖大发议论和感慨。《觚庵诗存》的作者是俞明震(1860-1918),他是清浙江绍兴人,祖籍山阴斗门。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进士。授刑部主事。甲午战后(光绪二十一年,1895)割台s成,“台湾民主”成立,他出任“台湾民主国”内务大臣,与唐景崧、丘逢甲共同抗击日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俞明震出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俞明震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到了现在的日本北九州的东北大学医学院(原来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这名学生叫周树人,也就是后来在文坛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