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唐代杜甫

杜甫

始祖 : (唐)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
杜甫简介资料
子美
相关人物
杜甫相关文献
杜甫
生平杜甫出自襄阳杜氏,是晋朝当阳侯杜预的长子杜锡的后裔。十四世祖:杜预十三世祖:杜耽......七世祖: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六世祖:杜渐,梁边城太守。五世祖:杜叔毗,北周硖州刺史。高祖:杜鱼石,隋朝河内郡(怀州)司功、获嘉县令。曾祖:杜依艺,唐朝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祖父:杜审言,洛州洛阳县丞、吉州司户参军、膳部员外郎早年杜甫早年的生活情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杜甫于唐明皇先天元年(712年)2月12日出生于巩县(今巩义市)。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知名政治家暨诗人。新唐书本传称“(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父杜闲,官至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审言生闲,闲生甫。母清河崔氏早亡,父闲续娶范阳卢氏。从二姑居于洛阳,九岁时即文名震东都。一兄早夭,有异母弟三,异母妹一,常见于其诗。惟继母未见诸笔端,任凭后人臆测。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
查看全文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简介寄语:元稹是这样评价杜甫的“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
查看全文
杜甫对联
读书难字过回首白云间董必武集杜诗赠曹瑛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祁隽藻集杜诗赠莘农兄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荆州爱山简刺史似寇恂陈莲史集杜甫诗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何绍基集杜诗题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气得神仙迥
查看全文
杜甫简介,杜甫的故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查看全文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杜氏宗谱 [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史堂, 民国4[1915]重镌(余庆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烈祖 : (晋) 杜预,字元凯,谥曰成. 以功进爵当阳侯.名祖 : (唐) 杜甫,字子美. 闲公长子.建昌肇基祖 : (唐) 杜策,字昌华,号广蜀先生. 嗣业公之子. 出仕江右饶州府始迁祖 : (宋) 杜万一,字文台. 德诚公长子. 自江右南康府建昌县梅溪迁湖北,居大冶果城.万一公下四子 : 杜宗泗,字以仁(居果一里) ; 杜承泗,字以义(居果二里) ; 杜昭泗,字以礼(后失考) ; 杜胜泗,字以智(后迁兴国冷井流,不详). 此谱仅含宗泗; 承泗二派资料.宗泗公下支祖(13世) : 杜尚明 ; 杜尚炜 ; 杜尚煠 ; 杜尚耀,字华羽 ; 杜尚棱 ; 杜尚钦...等.承泗公下支祖(9世) : 杜旻俭,字怀中 ; 杜旻智,字怀通 ; 杜旻宣,字怀齐 ; 杜旻远,字方来. 皆为瑞无公之子.旧派 : (宗泗公下) 万泗宏贵兴 道良可永文 元胜尚朝近 士立启开洪. (承泗公下) 万泗宏贵显 和原瑞旻希 道兴?芳士 春茂启开洪.合修新派 : 光华(秀)复起(以) 京兆余𪸩 成章咸在 继序依归 世德作求 克家令子 孝思维则 既多受祉.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目录题 : 杜氏大成宗谱.
浏览:0
杜氏宗谱 [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史堂, 民国4[1915]重镌(余庆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烈祖 : (晋) 杜预,字元凯,谥曰成. 以功进爵当阳侯.名祖 : (唐) 杜甫,字子美. 闲公长子.建昌肇基祖 : (唐) 杜策,字昌华,号广蜀先生. 嗣业公之子. 出仕江右饶州府始迁祖 : (宋) 杜万一,字文台. 德诚公长子. 自江右南康府建昌县梅溪迁湖北,居大冶果城.万一公下四子 : 杜宗泗,字以仁(居果一里) ; 杜承泗,字以义(居果二里) ; 杜昭泗,字以礼(后失考) ; 杜胜泗,字以智(后迁兴国冷井流,不详). 此谱仅含宗泗; 承泗二派资料.宗泗公下支祖(13世) : 杜尚明 ; 杜尚炜 ; 杜尚煠 ; 杜尚耀,字华羽 ; 杜尚棱 ; 杜尚钦...等.承泗公下支祖(9世) : 杜旻俭,字怀中 ; 杜旻智,字怀通 ; 杜旻宣,字怀齐 ; 杜旻远,字方来. 皆为瑞无公之子.旧派 : (宗泗公下) 万泗宏贵兴 道良可永文 元胜尚朝近 士立启开洪. (承泗公下) 万泗宏贵显 和原瑞旻希 道兴?芳士 春茂启开洪.合修新派 : 光华(秀)复起(以) 京兆余𪸩 成章咸在 继序依归 世德作求 克家令子 孝思维则 既多受祉.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目录题 : 杜氏大成宗谱.
浏览:0
杜氏宗谱 [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史堂, 民国4[1915]重镌(余庆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烈祖 : (晋) 杜预,字元凯,谥曰成. 以功进爵当阳侯.名祖 : (唐) 杜甫,字子美. 闲公长子.建昌肇基祖 : (唐) 杜策,字昌华,号广蜀先生. 嗣业公之子. 出仕江右饶州府始迁祖 : (宋) 杜万一,字文台. 德诚公长子. 自江右南康府建昌县梅溪迁湖北,居大冶果城.万一公下四子 : 杜宗泗,字以仁(居果一里) ; 杜承泗,字以义(居果二里) ; 杜昭泗,字以礼(后失考) ; 杜胜泗,字以智(后迁兴国冷井流,不详). 此谱仅含宗泗; 承泗二派资料.宗泗公下支祖(13世) : 杜尚明 ; 杜尚炜 ; 杜尚煠 ; 杜尚耀,字华羽 ; 杜尚棱 ; 杜尚钦...等.承泗公下支祖(9世) : 杜旻俭,字怀中 ; 杜旻智,字怀通 ; 杜旻宣,字怀齐 ; 杜旻远,字方来. 皆为瑞无公之子.旧派 : (宗泗公下) 万泗宏贵兴 道良可永文 元胜尚朝近 士立启开洪. (承泗公下) 万泗宏贵显 和原瑞旻希 道兴?芳士 春茂启开洪.合修新派 : 光华(秀)复起(以) 京兆余𪸩 成章咸在 继序依归 世德作求 克家令子 孝思维则 既多受祉.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目录题 : 杜氏大成宗谱.
浏览:0
杜氏宗谱 [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史堂, 民国4[1915]重镌(余庆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烈祖 : (晋) 杜预,字元凯,谥曰成. 以功进爵当阳侯.名祖 : (唐) 杜甫,字子美. 闲公长子.建昌肇基祖 : (唐) 杜策,字昌华,号广蜀先生. 嗣业公之子. 出仕江右饶州府始迁祖 : (宋) 杜万一,字文台. 德诚公长子. 自江右南康府建昌县梅溪迁湖北,居大冶果城.万一公下四子 : 杜宗泗,字以仁(居果一里) ; 杜承泗,字以义(居果二里) ; 杜昭泗,字以礼(后失考) ; 杜胜泗,字以智(后迁兴国冷井流,不详). 此谱仅含宗泗; 承泗二派资料.宗泗公下支祖(13世) : 杜尚明 ; 杜尚炜 ; 杜尚煠 ; 杜尚耀,字华羽 ; 杜尚棱 ; 杜尚钦...等.承泗公下支祖(9世) : 杜旻俭,字怀中 ; 杜旻智,字怀通 ; 杜旻宣,字怀齐 ; 杜旻远,字方来. 皆为瑞无公之子.旧派 : (宗泗公下) 万泗宏贵兴 道良可永文 元胜尚朝近 士立启开洪. (承泗公下) 万泗宏贵显 和原瑞旻希 道兴?芳士 春茂启开洪.合修新派 : 光华(秀)复起(以) 京兆余𪸩 成章咸在 继序依归 世德作求 克家令子 孝思维则 既多受祉.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目录题 : 杜氏大成宗谱.
浏览:0
少陵新谱
原书: 北平琉璃厂 : 来薰阁书店, 民国24[1935]. 1册(70双叶) : 插图, 世系表远祖 : (晋) 杜预,字符凯.始祖 : (唐)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散居地 : 河南省巩县等地河南巩县
浏览:100
杜氏宗谱 [12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诗史堂, 民国4[1915]重镌(余庆堂梓).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烈祖 : (晋) 杜预,字元凯,谥曰成. 以功进爵当阳侯.名祖 : (唐) 杜甫,字子美. 闲公长子.建昌肇基祖 : (唐) 杜策,字昌华,号广蜀先生. 嗣业公之子. 出仕江右饶州府始迁祖 : (宋) 杜万一,字文台. 德诚公长子. 自江右南康府建昌县梅溪迁湖北,居大冶果城.万一公下四子 : 杜宗泗,字以仁(居果一里) ; 杜承泗,字以义(居果二里) ; 杜昭泗,字以礼(后失考) ; 杜胜泗,字以智(后迁兴国冷井流,不详). 此谱仅含宗泗; 承泗二派资料.宗泗公下支祖(13世) : 杜尚明 ; 杜尚炜 ; 杜尚煠 ; 杜尚耀,字华羽 ; 杜尚棱 ; 杜尚钦...等.承泗公下支祖(9世) : 杜旻俭,字怀中 ; 杜旻智,字怀通 ; 杜旻宣,字怀齐 ; 杜旻远,字方来. 皆为瑞无公之子.旧派 : (宗泗公下) 万泗宏贵兴 道良可永文 元胜尚朝近 士立启开洪. (承泗公下) 万泗宏贵显 和原瑞旻希 道兴?芳士 春茂启开洪.合修新派 : 光华(秀)复起(以) 京兆余𪸩 成章咸在 继序依归 世德作求 克家令子 孝思维则 既多受祉.散居地 : 湖北省大冶县等地.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目录题 : 杜氏大成宗谱.
浏览:0
杜甫导读知识
唐代诗人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浏览量:2344次
李白的好友列表
李白的好友列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好友列表: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贺知章】 贺知章对李白有知遇之恩,对于李白来说,他是老师,是前辈,是知音,更是精神导师。公元742年,贺知章与李白相遇,亲切的称李白为“谪仙人”,并向唐玄宗引荐了李白。 【元丹丘】 李白一生与元丹丘的交游,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时间则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止于天宝六载前后,共22年。李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变化,均受到了元丹丘较大的影响,李白曾赠元丹丘好些诗,共十四首。 【孟浩然】 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1岁,李白这一生只崇拜过他,曾发话说:浩然兄跟我性情相近,无酒不欢,无话不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我为他在黄鹤楼写得离别诗! 【崔成甫】 李白在金陵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很尽情,不计早晚。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他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除了以上几位,李白的好友列表里还有王昌龄、高适、汪伦、李阳冰、孔巢父、韦仲堪等。
浏览量:1733次
杜甫草堂在现今哪座城市
杜甫草堂在现今哪座城市
杜甫草堂是唐朝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现在是在四川成都,具体位置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其实目前全国是有30多所杜甫草堂,但是我们常说的杜甫草堂是位于四川成都的,因为这里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有特色,也是最有知名度的一处地方。杜甫在这里大概居住过将近四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创作了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历史沿革在唐肃宗乾元二年的冬天,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乾元三年的时候,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到了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大历年间,草堂大部分都占据为私宅,直到五代前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处”,使之得以保存。到了宋朝时,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又经过两次重修,一个是在明弘治十三年的时候,一个是清嘉庆十六年的时候,而后也就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浏览量:1776次
西安杜公祠
西安杜公祠
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展室墙壁上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长安行迹图”等。现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 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
浏览量:2310次
梅花古诗
梅花古诗
梅花原产于中国南方,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古代诗人多写诗描绘梅花。《忆梅》李商隐(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红梅》王十朋(宋)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江梅》杜甫(唐)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山园小梅》林和靖(北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杂诗》王维(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三》陆游(南宋)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墨梅》居简(宋)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早梅》李公明(宋)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浏览量:1388次
词条首字母: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按词条朝代:
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代汉代三国时期晋代南北朝时期隋代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元代明朝清代
关于族谱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