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大山深处崖石之上发现大量神秘符号
专家认为是黄帝时期先民们结绳记事时留下的遗迹
始祖山,是具茨山中的一个山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始祖山山体虽然不大,但遍布黄帝活动遗迹,可谓中原的“圣山”。
这里有黄帝屯兵洞和嫘祖养蚕织丝洞
4月9日,记者在始祖山下东偏南少许往上细看,两座山峰紧密相依,山头上天然形成的耳、鼻、眼、口和须髯依稀可见,神情庄重威严,酷似炎黄二帝。始祖山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靳伟杰说,这里被当地人称为“二帝峰”。
来到始祖山东侧,看到山腰有深数十米的山洞。“这里就是黄帝屯兵洞,相传当年黄帝带着他的兵马就在这里歇脚憩息;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是嫘祖养蚕织丝洞。”靳伟杰说。
拾级而上看到,山顶东侧的悬崖上有一块巨石,留有一双“脚印”,这就是黄帝迎日峰。据说,黄帝统一天下之前,每天清晨就和军师风后一道到这里共议治国平天下之策。对面的鸳鸯台,相传是黄帝与嫘祖恋爱之地。南麓上有黄帝女儿梳妆台,中有黄帝、雷公、岐伯三公祠,下有黄帝祠,西南不远便是广成山。山峰西北重峦叠嶂间,有黑龙潭泉流涌溅,潭旁一洞,洞中冬暖夏凉,相传是黄帝避暑洞,再往下便是黄帝后花园。
始祖山间流淌的潩水河就是上古时的姬水
山下向东不远处,有一道深沟,为黄帝驯兽沟,相传是黄帝训练百兽和士兵的地方。始祖山主峰东北不远处有一自然山,山坳有一泉,当地人称自然山黄帝饮马泉,相传是黄帝征战回营后牵马饮水的必往之地。
春秋《国语·晋语四》记载:“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文中所说的姬水,就是发源于始祖山间、流淌了千万年、今天的潩水河。
大山深处神秘符号是先民结绳记事时留下的遗迹
作为黄帝创业立国的大本营,始祖山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圣迹古存。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文学介绍,始祖山上不少景点是以黄帝的老师、大臣的名字命名的。山顶的风后岭,是以三公之首风后的名字命名的,至今仍雄踞洧水南岸,尽展它陡峭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采。而力牧、常先、大鸿、太山稽也分别受封领地。常先口就在今天的风后岭南麓,大鸿山在风后岭南坡与新密交界处,力牧台在新密境,太山稽即受封于今龙湖镇太山村。
记者沿始祖山逶迤西南,翻越广成山,进入新郑、禹州、新密交界的大山深处,发现层峦叠嶂的崖石之上刻有大量谁也不认识的神秘符号。考古和古文字专家们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郑州大学古文字学家、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神秘符号是黄帝时期先民们结绳记事时留下的遗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