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封氏系炎帝后人,出自姜姓,溯源到中华始祖母华胥氏,华胥氏生伏羲氏,伏羲氏生少典氏,少典氏生神农氏(即炎帝,姓姜,名石年),神农氏生临魁,临魁生承,承生明,明生直,直生来,来生衰,衰生榆罔,榆罔生器,器生钜(即封氏得姓始祖,姓姜,名钜)。
因封氏得姓始祖钜公为帝师,当大禹在钧台分封各路诸侯之时,便封始祖钜公的后人封父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号“封父国”,直到一千多年后周武王姬发分兵讨伐各路诸侯,征服九十九国,臣服六百五十二国,此时封父国也被灭国了,而封父国的两件国宝“繁弱”和“大龟”也流失,《左传》记载:“分鲁公以大路,大纾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这句话说的就是周公旦将大路、大纭㈣以及封父国的国宝繁弱赐给鲁国君主伯禽。
封父国灭亡之后,封父国宗室便以“封”为姓。后世子孙当中有的迁居到齐国,为齐国大夫,比如《左传》中提到的:“贾举,州绰、邴师、公孙敖、封具、铎父、襄伊、偻堙,皆死。”其中所指就有齐国大夫封具;也有的迁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永昌、益州、蜀郡夷皆叛应封离,众至十余万。”指的就是东汉元初四年大牛种部落酋长封离起义的事件,又如《史记-赵充国传》中提到的:“至征和五年,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指的就是西汉神爵元年先零酋长封煎率众反汉时发生的事件,而《后汉书-窦融传》中提到的:“融等因军出,进击封何,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便是指西汉更始帝时期的先零羌族酋长封何起义的事件。
迁徙到齐国的封姓,直至东汉末年时期才由侍中、凉州刺史封岌(字仲山)从齐国迁居到今河北省景县东南方十多里处,于是才有了封氏的第一大郡望――渤海郡,据《封氏支谱》记载:“自后汉凉州刺史仲山居景州,历晋燕北魏以至隋唐,簪笏相继,未尝迁徙。”封岌的儿子封I,事迹不详,封I的四世孙封仁官至魏侍中,封仁的孙子封释在西晋怀帝时期官至领护东夷校尉,永嘉之乱时归附于慕容@,官至侍中、平州刺史,封释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封忄坐、封悛、封抽;封忄坐早亡,事迹不详,封悛官至参军、冀州主簿、振威将军,封抽官至幽州参军,慕容@引为长史,迁东夷校尉。《资治通鉴》记载:“封释疾病,属其孙弈于@。释卒,@召弈与语,说之,曰:‘奇士也!’补小都督。释子冀州主簿悛、幽州参军抽来奔丧。@见之,曰:‘此家dd千斤犍也。’”从此之后,封氏才真正的步入了士大夫之中,成为了晋魏南北朝的世家大族,在这数百年里面,渤海封氏成员在朝为官的很多,光是我所知的就有一百多人,可见当时封氏家族的显赫程度非同一般!
纵观渤海封氏,在显赫时期出过数位尚书左、右仆射(即宰相),为封氏家族增添了光彩!以下是数位宰相的简单履历:
封弈:字子专,侍中封释之孙,振威将军封悛之子(一说封忄坐之子),历任军祭酒、镇军左长史、司马、五材将军、太尉等职,居相位十五年,赐爵武平侯。隆和三年四月薨,谥匡。
封孚:字处道,振威将军封悛之孙,吏部尚书封放之子,历任渤海太守、黄门侍郎、太子太傅、散骑常侍、司马、留台尚书、吏部尚书、太尉等职,建平元年征拜尚书左仆射。慕容超三年薨,享年七十一岁,谥文穆。
封嵩:南燕渤海人,世系不详,三十岁为慕容德尚书左仆射,备蒙礼遇。
封隆之:字祖裔,沧水太守封鉴之孙,右光禄大夫封回长子,历任奉朝请、中兵参军、龙骧将军、河内太守、后将军、都督、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北道大使、侍中、冀州刺史、尚书右仆射等职,赐爵安德郡公,食邑二千户。武定三年薨,享年六十一岁,谥宣懿。
封延之:字祖业,沧水太守封鉴之孙,右光禄大夫封回季子,历任大行台左光禄大夫、平南将军、冀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赐爵郏城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兴和二年薨,享年五十四岁,赠使持节、都督冀瀛殷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冀州刺史,谥文恭。
封子绘:字仲藻,右光禄大夫封回之孙,尚书右仆射封隆之次子,历任大丞相主簿、金紫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渤海太守、骠骑大将军、海州刺史、大司农、七兵尚书等职。河清三年薨,享年五十岁,赠使持节、瀛冀二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开府仪同、尚书右仆射,谥简。
封伦:字德彝,尚书右仆射封隆之之孙,通州刺史封子绣四子,历任内史舍人、侍郎、内史令、检校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赐爵赵国公,食邑六百户。贞观元年七月薨,享年六十岁,谥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