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欣喜地收到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寄来的一木箱珍贵礼物――孝孺公五世孙最公支系滋本堂九修《毗陵芳茂里方氏宗谱》,从谱中便知是事先就安排赠送给我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编纂委员会的。其领谱代码是按《千字文》天地玄黄等句每字一套谱的顺序排列的,我们收到的赠谱编号为“诸”子号。这不是普通的宗谱,而是一套大型珍贵之谱。珍贵之一:是吾族历史名人孝孺公后裔之谱,即孝孺公之三孙友竹公长孙之子即孝孺公五世孙最公支系的宗谱;珍贵之二:是该支的第九修宗谱;珍贵之三:是资料丰富,内容完整,足足有二十二本计二十六卷,总页码达4217面,其中彩图78面,黑白图125面。约达1012000字数之谱;珍贵之四:是印刷装订精良,可称得上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十五年来见到的支系质量最好之谱。其用上成宣纸印刷,彩图也不例外。仿古线装,深兰花绢布封面,并有特制的木箱包装。二十二本总高度35厘米,但重量不到10公斤,古朴典雅,实乃是镇宅之宝。
收到此套宗谱后,我们当然注意的还是其实质内容,现将拜读之感慨作以下评介,旨在让方氏族人及谱牒爱好者共享这一喜悦。
一、何谓毗陵芳茂里九修方氏宗谱?
毗陵,常州之古称。芳茂里,即今横山桥镇也。当今此地交通便捷,山水幽美。方氏聚族所居,芳茂山西麓有方家塘,方涧村,均属省庄村委。子孙繁衍,分支他徙,遍布澄、锡等地,千百户矣。
始迁祖启绪公, 又名最。先祖孝孺公次子中宪,方九岁,为宁海典史魏公泽藏匿,改名德宗,流徙辗转至云间(上海松江),冒姓余氏。生子友直、友谅、友竹。友竹长子从智,从智长子启绪(一字幸原,名最),启绪公徙居毗陵芳茂里,为始迁之祖。万历三十七年(1609)奉诏复姓为方,距今400年。
友竹次子从信,从信六世孙公奉神宗圣旨,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携次子忠枝公归宁海宗祠,居缑城里羹弄,即归入《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的浙江省宁海县“河头方”克勤公支系,(统谱2514――2519页)。
为加强本支族人凝聚力,有十三世孙笃初公于康熙三十年(1692年)创修宗谱,距孝孺公罹难的1402年相距290年。雍正三年乙巳(1725)二修,距前34年;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三修,距前二十二年;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四修,距前十五年;嘉庆九年甲子(1804)五修,距前43年;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为六修,距前三十六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为七修,距前六十一年;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为八修,距前二十七年;现(2008―2009)为九修,距前八十年之久,其中原因,众所周知。
该支自三百年前创修宗谱以来,保持了续谱的连贯性,是最可贵之处,基本遵循了传统要求的“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不修谱为不孝”的续谱规范。在319年中平均35.2年续修一次,但事实上相距最近的只十五年,最长的80年,比他支续修次数为多。
2008年3月,滋本堂方氏宗贤筹组毗陵芳茂方氏修谱修祠续修委员会,一手抓修谱,一手抓修祠,祠在2009年5月落成,谱已于12月12日隆重举了“毗陵芳茂里滋本堂方氏宗谱九修迎谱庆典”。之前,有幸得到该支负责人邀请,我会及本人已致函表示热烈地祝贺。
二、首先组建专班 随即寻根访祖
组织落实是根本,于是他们首先就成立了芳茂里方氏九修宗谱编纂委员会,其任职情况是:名誉主任:方豪雄。主任:方林法。副主任:方国英、方兴南、方浩光。委员:方龙、方成健、方汉兴、方建新、方志大、方国才,主编:方兴南。协编:方建中等10人,采访:方国莫等19人。校对:褚雪梅等6人。财务:唐春梅。顾问:朱炳国、吴之光、苏慎、韩元方、韩同年。50多人的班子阵容,是该支宗谱圆满告竣的基石和保障。
为了验证先祖历史遗迹、世系源流和迁徙路线和拾遗补缺,于2008年5月19日方林法主任、方兴南主编、协编方建中,还有方华锋组成的四人考察访问小组,前往缑城里――浙江省宁海县始祖孝孺公原藉故里访问,受到了宁海县委宣传部的热情接待;后又见到倡议建造“明儒方正学先生故里”碑的王涛;从智公之弟从信公之裔――香溢大酒店总经理方靖;宁海县图书馆馆长张常明等。此行获得了不少资料;还去蛇耳山、凤凰山瞻仰祭拜了孝孺公高祖重桂公、曾祖子野公、坟地墓碑等。虽说没达到主要目的,但收获颇丰。我要指出的是,其“主要目的”无非是要发现孝孺公上溯至受姓始祖雷公的一脉世系源流,若不是对《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的排斥,当时见到方靖时就了却了夙愿。对此,我会总部决定赠送一套《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供该支查阅,重先让其对《统谱》的认识和评价,以此达到为《统谱•珍藏版》工程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三、制定续修方案 齐心协力奔目标
在制定续修方案时,他们首先以“毗陵芳茂里方氏宗谱续修筹备委员会”的名义,于2008年3月28日起草发出了《续修滋本堂〈毗陵芳茂里方氏宗谱〉致方氏后裔的公开信》,为了补充圆满,又于2008年6月28日补充了《致方氏全体族宗、族贤的第二封公开信》。
为了拿出续谱方案,于是《九修凡例》迎运而生。其主要内容是:
①《世系图》、《世系考》仍为五代一升格(即五代六抬头)的格式
②旧谱内容仍用繁体字,续修文字为现代规范简化字。全部直排。
③本谱主体依民国十七年(1928)藏版为载体的延续衔接。
④配氏再加其姓名全称载述。
⑤本谱仍以方孝孺为一世。这是尊历史传统,值得称颂。但归后按统谱称谓应为《毗陵芳茂里孝孺祖下最公支系》,因孝孺公的后裔有多个支系,规范支系名称以示区分。
总之,《九修凡例》计二十条,涉及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不一一赘述。
四、方定华敬献旧谱 其善举流芳百世
毗陵芳茂里九修方氏宗谱的圆满告竣,其中主要一点是以“藏版为载体”,那么藏版在哪里呢?这里一功臣就是该支二十三世孙方定华,欣闻续修,立献珍藏之旧谱。方定华家传的一套完整的“滋本堂”八修《毗陵芳茂里方氏宗谱》二十册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十七年(1928)编纂,以明正学先生(方孝孺)为本支方氏第一世。由于历史上明燕王朱棣夺得建文帝皇位,为隐藏恶书善,下令侍讲学士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其誓死不从,惨遭灭十族之难,幸有一子(中宪)被贵人搭救(详见宗谱),才留下后代。五世孙(最)始迁毗陵芳茂里。除在本地定居外,后裔子孙陆续徙居常州本市的怀德、白荡、郑陆、三河口、青龙等处,还有邻县无锡、江阴等地。
数百年来,芳茂里方氏宗谱已历经八修,随着近年苏南地区掀起续修家谱的热潮。方定华宗亲认为:“作为孝孺公后人,重修方氏宗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我们的先祖在历史上曾遭受如此惨痛的灾难,作为后裔应继承和发扬先辈忠于事业、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优良传统。这次捐献出来的全套家谱,正是因为我祖父对家谱的重视和对祖宗的敬仰,在文革期间千方百计,冒着被批判的政治风险藏起来的。能为今届修谱作蓝本深感荣幸”。多么高的思想境界啊!方定华的言行促成了九修的圆满告竣,其善举族人称颂,流芳万世!
五、芳茂里方氏地灵人杰 人才济济 人气高涨。
谱中特列了《毗陵方家塘方氏党、政、军、警、企业干部、科教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一览表》、从表中可见,以上各领域之名人25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6人,还有不少教授及在省、中央部委任职的。在2898人的支系中,竟有这大比例的姣姣者,真是将门无弱子,儒门出良才呀!
正由于人气旺,捐资者众多,从而达到续谱建祠总投资约筹集到150万元,不足部分还由方家塘村集体资金资助。人气高涨,才有领谱达292套,赠送10余套的好局面,可称全族支系宗谱出版数量之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