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宗转来了一封信及一份雷氏世系图,来自江西一位自称雷氏名攀理之手,资料都没有题目,是我上网得知而补上为《雷氏世系新考》。此人看来来头不小,信里自始至终都是无理的口气,可用“暴跳如雷”来形容。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何必使出一副鲁夫的丑态呢?自认为研究十多年姓氏文化就觉得目中无人,那别人研究了二十几年的你又怎么面对呢?关键在于您的理由是否服人?即是否小道理要被大道理管住,不要自认为有一孔之见就穷凶极恶,不饶人,更不要挑拨方雷邝三姓的关系,殊不知邝姓来自方姓,现在实是方雷两姓少数人为姓源的学术之争,只要有道理,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一、方氏的谱不是现在从天上掉下来的:方氏谱牒是经过近五千年的积累提炼而传承至今的文化成果,雷某指名道姓的骂人,只是虚伪的表现,敝人认为,否定当今的方氏谱就等于否定了多朝代御批的结论及历代修谱传承的努力,她与现在刚出笼的《雷氏世系新考》是不能同一而语的,更不是骂几句就可改变的。
二、这位所谓的雷氏研谱专家提供的《雷氏世系新考》,连雷氏人都不知晓,如果要方氏来认可,这种想法完全是异想天开。
三、对雷攀理信函逐段的剖析
(一)雷某质问方建民、方贵应:“请问你们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支持您们方姓所提出的”“方为雷之先”之说。您们的作为让我十分不理解,这样有意思吗?
笔者一评:进行方氏历史文化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之事,怎么说没意思呢?又怎么就触动了雷攀理的神经呢?“方为雷之先”就是其研究成果。
(二)、雷某又质问:方建民我看了你写的《雷公不姓雷――雷姓起源辩》一文,你在文中明确指出:“清楚的说明方姓是雷公开始”,请问你指的“雷公”是哪个雷公,你们的方雷氏方雷公后人不错,但是你们的姓氏始祖是方雷公的后人方明。你还说“这个源头源姓姓姜名雷,后因封地而改姓方名雷的雷公”,我请你先研究中国姓氏有关的问题,再来研究我们的老祖宗。“姜雷封在方山,因封地称为方雷氏,后世尊称他为方雷公”。方雷氏也好,方雷公也好,但不是你说的“后因封地而改为方名雷的雷公”,你这是明显的歪改事实。“方雷氏”,不是你所说的“改姓方名雷”,方雷氏是个姓,并不是你们所说的一个人名,更不是你歪说的姓方名雷,请你先研究清了中国古代氏和姓的关系在来研究老祖宗”。
笔者二评:从以上章节看,笔者认为,雷某自己的歪理,到批驳方建民的文章是歪理,我支持方建民《雷公不姓雷――雷姓起源辩》的观点。
笔者三评:方建民指的当然是姓方的雷公,即因封山得方姓的雷公。也是“易姜为方”的雷公”,也是雷某《雷氏世系新考》作为始祖的雷公,而不是“新考”中三世祖的万雷公,更不是万雷公之子即四世的雷公。
笔者四评:不管雷某有多么深奥的研究,方明是方氏的二世祖,其父是新考中的始祖方雷公。
笔者五评:如果方雷氏只是个氏,不是一个人名,怎么在方雷二姓谱中都列方雷公为始祖呢?只是氏,不是人名,哪有后裔可言呢?倒过来,在方雷二姓中,方雷氏就是指的方雷公、方雷就是方雷氏,我们只看谱载,不去搞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及无休止的高谈阔论。当今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镇的方山脚下就还立着“古方雷氏封邑”之碑,去祭拜方氏始祖方雷公的后裔(经常有方雷邝裔孙)就在碑前焚香、磕头、作揖,还上过中央电视国际台,信不信由你。
笔者六评:雷某两次批驳方建民“歪改,歪说”,因方建民的资料是以大量的方氏谱而作参考的,不同于雷某“新考”是近来捏造的。
(三)雷某还再告诫方建民:“还有我要提醒你一句,从我对家谱的十多年来的研究看,不管是史料和谱料来看,都是说,方姓始于方雷氏,方雷氏有裔方明,从此方姓始,再有方叔、方姓传,如果你心里对我对你写的邮件有气,我愿意对这个问题用各方面资料来和你论证到底。不要想一歪曲事实留名千古,说不定留名千古,可那是臭名”。
笔者七评:雷某说的方姓来源,要有也只是少数谱中的个案,不能一叶障目,以一概全,它不是钦定的方氏历史,我们要认定、传承的可靠谱料,是方建民文章素材的可靠依据。方姓来源详见《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第二卷《钦定篇》,135――160面。
笔者八评:雷氏世系新考与方氏世系之比较:
按雷氏世系排列,始祖为帝榆罔长子,方雷公,这与方氏谱相吻合,但二世是同公,而方氏谱是明、昭(清)、亮(永)兄弟三人,海内外的谱中世系都是这样记载而传承的。雷谱三世是同公之子万雷公,四世是万雷公生二子,“雷公、明,明为方姓”,五世是雷公一子“和公”及二女“嫘”、“节”。笔者从以上雷谱的一至五世看,的确像是新考出来的,这显然与方氏谱有天壤之别。
(四)雷在给方建民、方贵应的信中说:“我研究姓氏这么久,各种资料者是说在汉以前都是以居地、封地命氏,而没有那种资料说以居地命姓的”。笔者认为在谱中,方姓是以始祖雷公助轩辕伐蚩尤,因功封地方山而得姓的,并没说是以居地命姓的,这种对方建民驳斥是一种歪理。
(五)雷某言及:“同样,方雷氏是个氏”,并不是你所说的一个人名,更不是你歪说的姓方名雷,人名和氏请分清,氏和姓请你分清,不要不懂就乱弹琴。
笔者;笔者要问,如果不是人名,雷谱上为什么将方雷公列为始祖呢?这不是虚拟的吗?不是人名,为什么方雷之弟封房陵称房实呢?这“方”与“房”不是姓吗?“雷”与“实”不是名吗?这样的驳斥不仅是乱弹琴,更是歪理邪说!
(六)雷某言及:“你都已经说了:“方雷氏的后裔不断繁衍,之后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说明了方姓的脉是方雷氏的,但方姓得姓始祖,不是方雷氏,雷姓也一样,都是方雷氏的后人,但得姓始祖,不是方雷氏。那你还说“姜雷自此认地为姓,称为方雷氏,成为方氏始祖”。那你为何又说“但何人于何时何地何因易方为雷。明明自己说了方雷公后才分为方雷二姓,说明方雷二姓都是易方雷氏而得方、雷二姓,何来“易方为雷”之说,这个假你也做得太假了吧。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
笔者十评:贵应宗贤说的方雷氏即是方雷,是方氏始祖雷公,这与雷谱列为始祖的方雷公是吻合的,方雷公是以封地方山易姜为方即方姓,又是轩辕黄帝封的姓,当时是没有雷姓的,即方姓在雷姓之前是正确的。“方雷氏也好”“方雷公”也好,但未见有雷方氏或雷方公?在方雷公之后才出现的雷姓,在方氏谱中不少都记在“后来一支姓雷”的说法,即以雷公的名为姓。《方氏氏族志》上有“六姓为开辟之基”的记载,六姓中有方姓而无雷姓,这就是铁的历史证据,这不是“方为雷之先”是什么?这些并不是方建民、方贵应及笔者抱有什么目的编出来的,更不是雷某“新考”出来的。
笔者十一评:正由于方在前、雷在后,方雷分姓后,当然就不知何人开始姓雷的,因修谱是“叙本支,删旁宗”的作法,这是一个普世的道理。如果雷姓与我方姓共一始祖方雷公,当然方姓在雷姓之前,所以雷姓有“易方为雷”之说,这怎么太假呢?
笔者十二评:雷谱的二世祖同公,方氏的二始祖是明公、即方明。那同公又是姓什么呢?雷谱中的万雷公为同公之子,那万雷公又姓什么呢?雷谱新考中的三世是雷公、明公,兄弟二人为万雷公所生,并说“明为方姓”,如是这样,万雷公怎么生的儿子又叫雷公呢?明公在方氏谱中是方雷公的长子,在这里怎么又成了方雷公的曾次孙呢?怎么又由方谱的父子关系变成了雷谱中的雷公、明公为兄弟关系呢?雷谱中的始祖是方雷公,三世祖是万雷公,四始祖又是雷公,在四世中就有三世祖先同一个名字都叫雷公,如果雷谱的二世祖为同公,又姓雷,那就叫雷同,几代的祖先同叫一个名字不是“雷同”了吗?真是天大的笑话,这个“新考”不就等于是胡说八道吗?
笔者十三评:方明与黄帝列于七圣,是黄帝驾乘之官,方雷公及其子方明是与黄帝同时代的成年人,按雷谱,方雷公的曾次孙方明怎么能与皇帝共事为七圣呢?
笔者十四评:按雷某“新考”的雷谱世系,方雷公的曾孙也叫雷公,权以他开始姓雷,这样方姓在先,雷姓在后,不是很清楚吗?若雷谱新考出方明是方姓的得姓始祖,能谈谈方姓的得姓来源吗?你能让全球五百万后裔的族谱都改成这一说法吗?
笔者十五评:在雷谱世系的第五世,是“雷公一子和公及二女嫘祖、女节,二女嫁给黄帝,为长、次妃”。但在方谱中,方雷公有三子,明、清(昭)、永(亮),一女节,这样,方雷公父女与黄帝是同时代人,女节嫁黄帝是顺理成章的。那么,雷谱新考中方雷公的五世孙女怎么能嫁给早百余年的黄帝呢?从以上种种逻辑性来看,与历史大相径庭,严重的说是一派胡言,纵横不能自圆其说,大道理一大套,与各谱不对号。可以断定,这样的《雷氏世系新考》只是个人自娱自乐的产物,还能见天日吗?谱牒文化是世世代代考订传承至今的成果,不是凭一人“新考”就改变了历史的,这样新考的雷氏世系,不但说服不了雷家,也不能说服方家,更不能推翻西晋、东晋、唐、宋、明历代朝中对方氏谱牒的多次认定,并加以御批的,最早要数东晋咸康成帝御批方氏族谱为“名家盛典”。请问雷某的《雷氏世系新考》之谱料来源是从经过多个朝代的审查御批出来的吗?否则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来混淆视听,这种欺世盗名将害人害己。
(七)雷某对方贵应进行质问道:“在此文中你还用了《封神榜》中的雷震子,但我告诉你,你所写的:“雷震出生于古墓,被西伯侯姬昌收为100个儿子,这我还是请看看《封神榜》,研究一下,那上雷震子不是“雷震”、“雷震子”,也不是我们雷氏谱中所记载的那个“雷震”,你不懂请不要改我们雷氏祖先,说明了就你没有资格,你们方姓的你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我们雷姓你就不能。在《封神榜》中除了雷震子,还有一个将军姓雷名震,是乃雷震也,你还是研究一下《封神榜》吧。你们的此举得到雷姓后人的不满唾骂。从方为有那开始就提出“方为雷之先之说”,争雷姓是方姓的分支,我们雷姓是方雷氏的分支,不是你们方姓的分支。方姓和雷姓是方雷氏的后人,是兄弟中的关系,雷姓和方姓不是祖裔关系。方为有提出:“方为雷之先之说”后就有许多的方姓、雷姓、邝姓都批评,方冷了好久,今天你们又开始了“方为雷之先之说”。你们是破坏雷姓、方姓、邝姓的团结。你们的文章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知道了你们什么都不懂的人,在那里当会长,当编辑。若你们对我此举不满意,我希望你们和我辩,我会和你们论证到底。我是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员、雷氏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雷氏大成谱》常务编辑雷攀理。方建民此邮件转给方贵应,此邮件我要在网上公开。方雷公裔南昌进贤雷攀理怒寄。2011年6月13日”。
笔者十六评:笔者读到此段落,见雷某已原形毕露了,以“以雷攀理怒寄”就点题了。从以上段落看,我有以下看法:
1、方贵应宗贤身处广东雷州,在湛江工作,因那里有不少雷、邝两姓,方雷邝三姓欲合修宗谱。他鉴于雷氏大量宗谱无夏商以前世系的情况下,帮忙研究,应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说那么长的《封神榜》之事是废话一堆,是无理找理的神态。多年来,敝人也与雷氏谱牒研究者有过接触,例如陕西省横山县方志办公室主任雷建忠;广东台山市《溯源月刊》社社长雷焕新、原主编雷伯贤;江西省谱牒研究会的雷正良(已故)、雷政、雷政钦等宗贤交往甚密,交换资料,都很友善,也从未见到过这样的雷无理。
2、雷某在信中提到的这个方有为,不知是谁?敝人认为,有个雷为有在香港,我就来对号入座吧。“方为雷之先之说”,应是雷某现在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就以此为题了,这个研究是应方氏族人的要求而开始讨论的,也是由雷方邝溯源堂的姓氏排列而引起的,所以,大家才能积极投入探讨和深入研究,不管是“方雷为祖裔关系也好,兄弟关系”也罢,在谱上总有个排列的顺序,这个长次分明,长幼之别,在谱牒上称“昭穆有序”,明确这些才达到了修谱的目的,退一万步讲,如果不出现方雷邝三姓排在一块的文字,没有《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的成果 ,谁也不会管这些了。这些排列顺序应是根据源流世系图为依据,海内外近500万人的《方氏宗谱》世系,首先是始祖雷公、二世祖明公,这都是历代朝中审定而御批过的,那么雷氏肯定就在方氏后面出现的,即使方雷二姓始祖是双胞胎,也有个大小之分,怎么这样的研究就遭到雷某污蔑的“得到有方姓、雷姓、邝姓的批评呢”?我可以肯定的说,方、邝两姓是积极赞成和认可的,雷姓提出异议,至今才出现号称雷攀理的一个,还是个歪理邪说,其新考将方雷公长子考出成了方雷公的四世孙,还说是方姓的得姓始祖之怪论,这才真正遭到方、邝两姓的不满和唾骂。
笔者十七评:以雷氏姓源佐证雷某的胡言:如果说方氏谱记载的方雷二姓有“方为雷之先”的说法不被认同,现再以雷氏的资料,佐证方氏谱的正确性,及证明《雷氏世系新考》是真的胡言,若不服气,请提供《雷氏世系新考》来源于哪些老谱的(民国及以前的谱料)复印件(只举一二例即可),方能服众。
1、《福建上杭雷氏谱图》:“榆罔的儿子名雷,受封于方山,故名方雷氏”。又说:“雷氏的始祖方檠,系方叔次子。即夫人祁氏,生二男,启原姓方,檠改姓雷。雷檠,周平王时有战功,官拜郎中丞,后弃职隐居洛阳雷州,因地为氏改姓雷,子孙奉檠为姓祖”。这不是“易方为雷”、方为雷之先”是什么?
2、《三明雷姓源流》:“雷氏出自方雷氏,为方雷之后,以国为氏”。
3、“全球雷氏宗亲网的《雷氏世系表》:“雷氏一世雷公,黄帝取方雷氏生”。如是这样,方雷两姓那就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说明雷姓是黄帝的后代,是方姓的外甥户了。
4、《雷姓源流》:“得姓始祖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了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八)雷某又说:“方冷了好久,今天你们又开始了“方为雷之先之说”。
笔者十八评:真是可笑,我中华方氏全族统谱工程,已夜以继日的进行了19年,我们连节假日都没有,何谈“冷了好久”?我们的研究文章,应该说让雷某大开眼界,真正不懂的人,才说别人什么都不懂,从字里行间来评价,其作者足以是个“口齿不清,文理不通,断句不准,标点欠缺,品味太低,没有修养”之人。今天我对雷某的无理指责写上几句,以正视听,算是我们共祖一场,提供他学习的一些东西,以治疗井底之蛙的狂躁之症。
2013年3月25日于湖北孝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