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9
10-09
新闻动态
分享

解读青浦方氏宗谱

解读青浦〈方氏宗谱〉

作者方守学

前言

关于对方孝孺后裔的讨论是众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本人是青浦旗杆里方家十五世孙。一九五九年定居北京。三年来,通过对有关资料的研究,写下了“解读青浦〈方氏宗谱〉”一文。供有兴趣的朋友、学者参考指正。目的是为了激活那段五百年前因火灾而中断的家史。使先人的历史得到应有的定位。

解读青浦〈方氏宗谱〉

青浦、华亭、上海在明洪武年间属松江府。明嘉靖二十一年,华亭县改称青浦县。青浦西边与苏州昆山、吴江接壤,北边是嘉定县,东边是上海,南与松江、金山及浙江嘉兴相邻。是连接苏、浙、沪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青浦与松江两城相距仅九公里,民间交往密切。

我小时候,曾见过家中珍藏的四册〈方氏宗谱〉,是光绪年间木刻印刷,蓝封皮线装本。可惜在中,破“四旧”时烧掉了。

我父亲是〈方氏宗谱〉中,第十四世孙夏初公(讳仁浩)。在我上小学时,听父亲说过明朝燕王朱棣篡位,方孝孺拒绝为其写诏,被灭十族。敲牙割舌,死的很惨。他说我家老宅门两边有“正大光明祖功宗德,存仁守敬以宏世泽”十六个字。上方是“正学世家”四字。姑母方素君曾说过:我家宅门东边场上,立有七根旗杆,当地人称“旗杆里方家”。可惜这些已经存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遗存和清朝留下的县衙门、圣人殿等古迹,在一九三七年淞沪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全炸没了。我生于一九三八年,后来在场上看到的,只剩下三块约六十公分见方,二十公分厚,表面平正,中间开有圆孔的旗杆石和一个尚未填平的炸弹坑,(位置在厅楼前)。听父亲说,祖父放在厅楼上的大量古籍和我母亲的嫁妆,随同整个宅院被炸得荡然无存。

迁青始祖益愚公,隐姓埋名,单身一人,自上海来青,入赘潘家。生有一子名少愚,二个孙子,一名爱愚,一名怀愚。祖孙三代名字中都有愚字,如此取名,似乎有什么隐情。始祖在迁青途中,曾进娘娘庙烧香许愿。“吾至青如昌后,当年年进香”。后习以为常。有一次孙子爱愚夫妇,带了小儿子全信,进香途中遇雨。在姓褚的家中避雨,受到热情招待,第二年回拜,才引出与褚家女儿联姻的佳话。那时虽离灭族之灾,已过去一百多年,但仍有“巡方某公微行至”的事发生。

在松江,时年四十一岁的爱愚和十四岁的儿子全悌都经历了万历己酉年杨廷筠督学,捐俸三百立祠松郡,“复方姓以归其大宗”这一重大事件。据说参加这一隆重庆典的方姓后裔有二百多人。松江观众多达上万人。

从五世祖正达开始,按族规定下“正大光明祖功宗德存仁守敬以宏世泽”十六字立辈排行。正达是〈方氏宗谱〉前五代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与祖父爱愚共同生活了十二年。有机会听到祖父向他讲述先世的故事。所以他“昔年记述颇备”。康熙十七年正达去世。后来发生了“姓黄的邻居,白天熔铜失火延及吾家藏书,举为灰烬。痛手拾之无存。而先世事实欲考而无所依据。”急得正达儿子大纶(即序文中的“吾”)惊呼“吾祖自六世以上莫可考见,即可见之祖,其名字事实或不能详。”“高曾祖考妣之神主向供长房,传至生公正华,有四子相继死亡。其房为恶奴殷陆明所占,神主数座皆被烧毁。故高祖之讳及生辰死忌,亦不复知。每念及此,未尝不为叹息痛恨。”康熙四十九年,堂兄戴宏去世。大纶为防止家史失传,发起修谱。得到族内诸兄长的支持。八年后大纶去世。由其子光耿继续,苦干三载,终于完成。同年光耿去世(康熙六十年)。叔父大经深感悲痛:族谱之成与有劳焉;抱病应试,名列前茅;不幸早逝,深感痛也!

雍正元年夏六月,青浦七十八岁的王原老人为《方氏宗谱》作序完成。他是受大纶、光耿父子二人生前嘱托,花了二年时间才完成的。王原生于崇祯末年,是青浦旗杆里方家,正达、大纶,光耿祖孙三代的历史见证人。他认为青浦方氏鼻祖方,王莽时人。方生子方雄。雄生三子,方侪、方储,方俨。方储又称仙翁,生有三子为方缵之、方宏之、方观之。其中方宏之的后代有散居松江一带的(即今苏州、青浦一带)。方缵之远裔,流徙至浙江宁海一带。其后至明初,出了大名鼎鼎的方孝孺。方孝孺被祸后,有一遗孤得脱虎口,流入松江(华亭)。可见青浦方氏,大抵是方宏之,方缵之这两支的后代。始祖是灭族之后一百多年才迁入青浦的,当然与方宏之在青浦的后人有所区别。

一四年,满清入关,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皇朝,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大清帝国。长达二个多世纪被追杀、高压下的方姓族人得到了解放。到康熙盛世、民生安定。青浦的方姓族人,大抵自认为是方孝孺的后代。此时,大纶认为,作为名门望族,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这个家庭的世系?哪里用得着去高攀那些遥远而今人难以考证的大人物。认为这样做光荣,其实恰恰反映了他们的低劣。在明嘉靖年间发生过嘉定人俞斌,自称方孝孺后人。一时士大夫信之,为其篡《归宗录》。后被方氏族人识穿,告到官府。由于俞斌拿不出家谱等证据,所赐房产,祭田等被全部收回。

大纶明白,有关先世的记述被火灾烧了,现在口说无凭。不如不说,免得象俞斌那样出丑。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后人去评说吧!王原很欣赏大纶这种态度,在序中称赞“方子之识过人远矣”。

王原认为德宗之下谱系是明明白白的,不可攀附窜入。他列举大量古代的史实说:人生在世,可贵的是要能够卓然自立,哪里用得着问他是不是出生于名门望族?若他生于功德之家,豪贵之族,就应想一想,不要辱没了他的祖先;如出生于上代有罪过、恶德之家,就要想一想,如何消解前人的罪过。至于有没有名誉地位、门第高低,都不可讲究。只要永远记住对先人、长辈要尽孝,也就可以了。若自己有父母长辈不能伺候,对自己手足同胞不能和睦协同,而去攀附他人,这就是违背了道德,即所谓“二本”。现在修家谱的就有陷入“二本”、“悖德”的歧途。违背孝道而不知畏惧,我怎么能为他们解脱呢!没有方先生(大纶)叫我作序的嘱托,也就不可能让我发表以上这些“狂言”了。

显然王原老人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是有所指的。在五世正达这一辈,长房生公正华,有个兄弟叫远生。他在家庭败落,明朝统治即将灭亡之际,抛弃家中亲人,二十多岁离家出走,投靠他人,改换门庭。后来修起家谱,要王原作序。王原趁为大纶的《方氏宗谱》作序之机,对远生这种不孝行为痛加批判。这篇序文成了青浦《方氏宗谱》中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对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大纶父子所编的《方氏宗谱》,从始祖益愚起到光耿儿子明藻共八世。记述了从明朝正德到清朝乾隆年间,青浦旗杆里方家,历时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家史。

《方氏宗谱》的第九世逸林,到第十四世夏初共六代,是由青浦方德彰于光绪初年开始续编的。由他的侄子方存绪编辑校正,并手抄二部。记述了从清乾隆到民国十二年,共一百七十七年的方氏家史。整部《方氏宗谱》记述时间跨度长达四个多世纪,留传至今也有一百多年了。它是一部历史久远,可信度高,值得珍藏的重要文献。旗杆里方家的后人,要负起收藏之职,否则对不起那些为之付出心血的列祖列宗。

青浦《方氏宗谱》秉承了宋代淳熙年间所编方氏宗谱的修谱原则:近者详之,远者略之;有微必书,无考必缺。对大纶来说,一世、二世之祖,年代较远,知道的事情不多,就“远者略之。”对那些遥远而今人难以考证的人物,就“无考必缺”;象远生离家出走的事就“有微必书,不敢冒而亦不敢弃也”。

青浦以北三十五公里,有个唐行镇,陆少川是镇上首富。他把贤惠而聪明的女儿嫁给爱愚之后,爱愚家渐富。他的长子全孝、次子全悌二人到山东贩米, 一路艰辛可想而知,回青后长兄即去世。。陆少川又将孙女儿嫁给了全悌。艰苦创业致富后,家乡出现饥荒。官府令富家减价将米卖给饥民。全悌轻          财好义,捐米数百石,无吝色。使众多饥民活了下来。顺治十四年,青浦学宫坍塌。五世正范倡议捐资并董理工程,不数月使启圣祠、两庑、明伦堂、名宦祠等建筑焕然一新。奉学宪张行县旌奖,载入县志。(网上查到,顺治元年秋青浦饥,顺治十四年三月初八,汶川发生七级大地震。为青浦饥荒、学宫坍塌等原因,找到了根据)。象这些为时不远、事实清楚的,就“近者详之。”

大纶认为六世以上、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但只要对家谱记述细心阅读,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祖孙三代的名字,都用了恩人俞、余的谐音“愚”;爱愚、怀愚二个名字意思更是明显。又如“巡方某公微行至”,官府为什么要对爱愚他们那么关注呢!再如“存古兄曰:始祖自上海迁青,道经金山卫,祷于娘娘庙……”。这前半句明白无误,下半句就有问题了。从上海去青浦是一直往西方向,不可能途经金山卫。金山卫在上海南边,再往南就入海了。古人对地理知识不象现在那么清楚。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差错,这有情可原。说起“金山卫”,倒是提醒了我。在《崇祯宁海县志遗胤备考》中有如下记述:县官乃密致书扎,将先生文稿并稚子托之,余学夔赴海,匿岛屿弥月,沿及海边各镇,抵松青村,与其童以织网贸米得活。就是说余学夔拿了县官写的介绍信及方孝孺生前文稿,带领托他照顾的小孩(中宪),下海出逃。在岛上藏了个把月。沿着海边各镇,最后抵达松江府青村,以织网为生。既然下海出逃,就一定有上岸登陆的地方。那“金山卫”就是他们登陆的地方。很有可能是这位存古兄,把一百多年前始祖益愚迁青和二百多年前余学夔、中宪他们出海逃生,两件事混在一起了。却无意中显示了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相关之处。没有余学夔的救助,没有中宪在青村俞允家中的潜居,也就没有友直、友谅、友竹等后裔的出现。也就不会有青浦旗杆里方家;芳茂里始祖最的迁常;和安徽庐江方何宗谱的诞生。由于当时形势险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隐姓埋名,东躲。直到万历年间,方案出现松动,中宪后人才得以恢复方姓。在青浦(即华亭)那座刻有“正学世家”的大宅门,才能够理直气壮地在镇上出现,并一直存在了三百多年。这个历史遗存是青浦旗杆里方家,作为方孝孺后裔的最有力的证据。

当今是网络通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须点击键盘,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大量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即可得到较为合理的推论。

益愚很可能是中宪与继室许氏之子友竹在松江的后代。友竹生二子,长子从智,次子从信。(从信的第七代树节迁回浙江宁海,为宁海深圳镇赵畈方氏始祖。)有资料说从智早卒,如真是“早卒”,怎会有后代最、元、遂呢?我认为从智出生离灭十族之灾才隔三十五年,若说他活着,被官府发现,还能活命吗?“早卒”很可能是为了应付官府追捕的托辞。据方慕兴说,从智长子启绪(又名最)迁常州芳茂里,为始祖。但在宁海旧谱上看到最后面还有元、遂。他俩有可能是最的子孙,也有可能是最的兄弟所生。但遂后边空缺,而不是“早卒”和“无后”。说明有后人,但不知去那里了。这个人会不会是迁青始祖益愚呢?由于他与儿子少愚二人的生辰死忌均已缺失。只能依据现有资料,加以推算才可得到。中宪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友竹生于永乐十一年,父子代距为二十年;从智生于正统二年,父子代距为二十三年;最生于景泰七年,父子代距为十九年;元生于成化十三年,父子代距为二十二年;遂生于弘治十一年,父子代距为二十一年。将以上五个代距相加,得平均代距为二十一岁。依此推出迁青始祖生于一五二O年(即正德十四年),其子少愚生于一五四一年,(即嘉靖十九年)。从《方氏宗谱》查到,少愚长子爱愚生于隆庆二年,其子全悌生于万历二十三年,父子代距为二十七年;全悌儿子正达生于天启二年,父子代距亦为二十七年。以三代平均代距二十七年,从爱愚向上推算,则少愚出生年份也是一五四一年。与由上往下推算的结果重合。所以青浦旗杆里方家的始祖生于正德十四年,与友直后人余采;友谅后人土辏挥阎窈笕酸为同时代人。而少愚是与道南、道东、道恭和道行、有光、有谷为同辈。少愚长子爱愚次子怀愚与忠枝、忠奕、忠震、忠胄、忠裔同辈。他们很可能在松江召开的“复方姓,归大宗“的庆典上相见过。

从《新浪网》查到,当今方姓“守“字辈全国共有4051人。他们大多是正学世家十六字立辈排行的第十一代人。分属于方孝儒后裔的不同支系。五百年前是一家。

三年来,通过对青浦《方氏宗谱》的反复阅读,通过对网上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旗杆里方家,迁青始祖之前的那段历史,作了以上的叙述和论证。目的是为了让前人认为“难以考证”的遗憾,在当今条件下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让那段在五百年前中断的历史得到贯通和激活。

在此,我要对为《方氏宗谱》序文主要内容,作出明确诠释的吴江市倪平先生致以衷心感谢!

  

2015年1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方氏网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方氏家族圈

全网第67大家族
已有450万位宗亲
99+

方氏家族圈

全网第67 大家族
已有45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方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方氏网
炎黄方氏网(fang.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方氏新闻,方氏话题,方氏名人,方氏源流,方氏文化,方氏企业,方氏族谱,方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方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方氏宗亲网站。
炎黄方氏网以弘扬方氏文化,传承方氏文明,促进方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方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方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文化
丘氏文化师氏文化楚氏文化燕氏文化原氏文化干氏文化巴氏文化南氏文化昌氏文化桑氏文化楼氏文化寇氏文化敖氏文化宣氏文化佘氏文化禹氏文化阿氏文化盖氏文化屠氏文化国氏文化官氏文化邝氏文化云氏文化荆氏文化储氏文化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