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裴秀(224-271年4月3日),字计燕。河东闻喜县人,魏晋时期著名的大臣、地图学家。他是东汉大臣裴茂的孙子,曹魏光禄大夫裴潜的儿子。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先河。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之父”,与古希腊著名的制图家托勒密齐名。为纪念中国地图学创始人而设立的裴秀奖,是中国地图学界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休环形山。裴秀在《禹贡地域图》中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是中国最早的地图制图学理论,它正确的阐明了地图比例尺、方位和距离的关系,对中国西晋以后的地图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一理论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一、“制图六体”提出的原因裴秀是管理土地的官员,所以他的工作不时需要跟地图打交道,而当时地图贫乏,裴秀只能自己编制新图。他做新图时采用的方法是考证各种地理要素的名称和位置,然后绘制在比较精确的平面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