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族说时令】农历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腊月有哪些习俗?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为什么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呢?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认为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把岁终祀祖先、祭众神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商朝时,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浩大,礼仪隆重。后来就把冬祀称为“腊祭”,就是在腊月合祭众神,十二月也就成了“祭祀之月”的腊月,把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腊日”的日期最早并不固定,不同地方的日期都不相同。到了汉朝,官方规定冬至后第三个戍日为“腊日”,祭祀诸神和祖先。古代生产力底下,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一到冬天就“猫冬”了。尽管不...
华夏祭祖中传统的五大节日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五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阳历四月五日,清...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你知道南方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吗?其实在古代,南北方的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但是到了清朝,为了节约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祭拜灶王爷,因为清朝的统治中心在北京,这也就导致了北方人改为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大多数地区仍旧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