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辞官侍母十几年家里“虚度青春”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颂。在安徽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立的一块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包拯曾因父母年迈需要人照料而辞官回乡照料双亲,在双亲过世守丧期满之
中外名人家规家训孔子家训:诗礼传家司马光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洛免菲勒家训: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林肯家训: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了里根家训:要有良好的品德雨果家训:按自己的兴趣去做罗斯福家训:在痛苦中经受磨炼布什家训:儿子不靠老子,要靠自已基辛格家训:保有一颗平常心柯立芝家训:凡事都要靠自己颜氏家训:慈而有度,严而有格杰斐逊家训:人人都是你的老师默多克家训: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杜鲁门家训:要实干不要空谈罗斯柴尔德家训:坚持家族的和谐曾氏家训: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居里夫人家训:从独立思考开始弗洛伊德家训:对孩予要
你家的家训是啥?你知道吗?提到“家风、家训”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书香世家和贵族豪门,觉得家训家风一定是跟家境联系在一起的。其实不然,不管是贫寒人家还是小康、中产,我们都能发现说话做事有教养、懂分寸的知礼之人,也能看到毫无礼仪、满口脏话的熊孩子、熊家长。而这两种类型的人背后都跟家风、家教的传承程度密切相关。古时候每一族都有每一族的家训、家规,而且严格执行,现在,好多家庭也一直以优良、严格的家教教育子弟。01汉代以来,家训著作随着朝代的演变逐渐丰富起来,一大部分家训都是记录在祖辈家谱中的,里面治家教子的名言一代代传承下来,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