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置顶

郜氏起源

( 郜氏百科 )

  • 姓氏
    拼音gào
    人口约 21 万〔 常见姓氏 〕
    排名314 位。
    位于普姓之后,丰姓之前。
    扫一扫手机查看

    郜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142018年2014年
    2013年2922007年2006年289
    1995年2931987年2401982年333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61

    郜姓起源

    郜姓主要源自:姬姓。

    郜姓,出自姬姓。郜姓来源复杂,一说是周文王第十六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据史籍《世本》上记载,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另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一说第十五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亡国后以国名为氏,晋朝的时期有高昌长郜珍。

    21世纪以来,尤以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多此姓。湖北、河南省占全国郜姓总人口的66%以上。郜姓在《百家姓》排行150名开外,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61位。

    郜氏出自周文王。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根据史籍《世本》上记载,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而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一说第十五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亡国后以国名为氏,晋朝的时期有高昌长郜珍。

    当初的郜国,包括南郜和北郜两个部分。北郜在今山东省成武县的东南,南郜则在北部之南的二里,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曾被置为郜成县。到了东汉时期,被并入成武县,今称为成武县,郜氏的发祥地就在成武县。郜氏望族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一带地区,故郜氏后人奉郜叔为郜氏的始祖。

    郜(Gào)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据《世本》和《通志·氏族略》载,周文王的第十一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称郜侯,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所灭,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郜姓又写作告。

    郜姓始祖:郜侯。郜姓出自周文王。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说,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郜,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根据《世本》上说,郜姓是周文王之子郜侯的后代。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后来亡国以国为氏,晋有高昌长郜珍。当初的郜国,包括南郜和北郜两个部分。北部在今山东省城武县的东南,南部则在北部之南的二里,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曾被置为郜成县,到了东汉,被并入城武县,直到了今天。郜姓中国人的发祥地就在城武县。望族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故郜氏后人奉郜侯为郜姓的始祖。

    郜姓分布

    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郜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第十一子,自己的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后来,郜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郜氏,成为今天郜姓的最早起源。到了春秋时候,郜国后来被齐国灭掉,但它的国人还是保留了郜姓。

    春秋时齐、晋二国也有郜城,一在山东长清县境,一在山西浮山县西南,大概是郜人亡国后,其族人所迁之地。

    郜姓得姓后,最初在受姓之地发展,后来又在京兆、安定等地形成望族,并出现了春秋时宋国大夫郜延年、明代山西参政郜大经等著名人物。如今,郜姓仍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其中湖北、河南二省的人口占全国郜姓总人口的2/3。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郜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等地。

    如今,生活在上海的郜氏,第一批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江苏省江都县樊川镇逃荒流徙至上海、松江、杨思等地,业皮匠,至今已传五世;第二批于民国初年疏浚杨思港时,又有几户郜氏撑小船来此;第三批于淞沪战役时(公元1932年)迁沪定居。先后三批来自一地,都以皮匠为业。

    郜姓名人明星


    • 郜妍妍

    郜姓郡望

    ① 京兆郡:即首都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②安定郡:汉代设置,治所在高平(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宁夏中卫、中宁、同心、固原等地。

    郜姓堂号

    集古堂:源自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有《春秋集古注》一书。

    郜姓姓氏源流

    二、

    郜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二省郜姓约占全国汉族郜姓人口68%。

    郜姓起源: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封于郜(故城在今山东武城东南),谓之郜侯,子孙以国为氏。

    郜姓名人:

    郜延年,春秋时宋大夫。

    郡望:京兆、安定。

    郜姓历史名人

    郜姓古代名人

    告子春秋,生平事迹不详,《孟子》七篇有《告子》。赵岐于《告子》篇题下注云:“告子者,告,姓也;子,男子之通称也,名不害。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

    郜延春秋,春秋时期宋国大夫。

    郜玖晋朝,晋朝曾在任高昌长,是见于史册的第一个郜氏名人。(又有称“郜珍”,参考资料

    郜恭唐朝,[唐]代宗时人。工书,尝书杭州刺史李公碑。《金石略》。

    郜宏生唐朝,[唐]殿中御史、陕州刺史。

    郜弘基唐朝,[唐]殿中侍御史、陕州刺史。

    郜贞泓唐朝,[唐]虞部员外郎。

    郜安明朝,仪征人。永乐举人。任高密县训导。

    郜大经明朝,[明]吴桥人。嘉靖进士。任山西参政。

    郜光先明朝,[明]山西长治人,字子孝,号文川,明代大臣,任延绥右副督御史,以功升大司马。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上海知县,以治最征为福建道御史,按贵州、湖,首发大中丞奸赃并穷治强藩徒党。隆庆时,历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定边市金额,修缮边境设施。万历时官至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郜永春明朝,[明]长垣人。字子元,号仰蘧。嘉靖壬戌进士,官山西按察使。编著【皇明三儒言行要录】十四卷。

    郜献珂明朝,[明]长垣人。崇祯庚辰进士。封吏部验封司主事。

    郜焕元清朝,[清]长垣人。字凌玉,号雪岚。顺治丁亥进士,历官湖广提学道按察使佥事。有《猗园存笥稿》。

    郜炳元清朝,[清]长垣人。顺治丁亥进士。孝感知县。

    郜知章元朝,著名元朝诗人、学者。元朝诗坛上有所谓的“王郜”之说。“王郜”是指王祠能和郜知章。事实上,郜知章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精研儒学的学者。他的一家人世代以儒传家,在今江西省乐平一儒学的学者,在今江西的乐平一带仍然很有名声。

    郜琏清朝,[清],字方壶,自号绿天主人,清朝旅游家。好鼓琴,悦耳动听。又好游山水;他游遍了全国,曾三次登上泰山。著有许多游记,其中以《芭蕉》一书最为著名,传至日本、成了国宝。,“江苏如皋人。仕为台州参军。嗜山水,五岳历其三。山水师董源、黄公望、倪瓒,兼善花草。尝写芭蕉传至日本,海外珍之。善鼓琴。”《如皋县志、图绘宝鉴续纂》

    郜坦清朝,[清],淮安人。著名学者。研究《春秋》,遵从左氏,又博采杜预以至宋、元各家学说,著有《春秋左传集注》。

    郜煜清朝,[清],著名学者。进士出身,官至中书科中书。著有《易经理解》。

    郜永宽(?-1863年),又名郜云官清湖北人,於1852年太平军攻占武昌前加入,初无名,隶李秀成部,於1860年夏二破江南大营攻占苏州後,续攻上海郜始著闻,功爵封「简天义」、「简天安」,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守苏州,封“纳王”,後杀慕王谭绍光献降苏州,与2000名太平军因李鸿章毁约皆遇害。

    郜姓近代名人

    郜子举(公元1899—1982),河南鲁山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保定军校毕业。历任黄埔军校区队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八方面军参谋长、新编陆军第二十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九十一军军长、中央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内江警备司令等。1945年初离职。1946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逃往去台湾。1982年10月26日在台北病逝。

    郜云官清朝,太平天国纳王守苏州人物。

    按姓氏首字母选择:
    | 郜氏族谱地区分布更多>>
    | 郜氏百科更多>>
    关于炎黄郜氏网
    炎黄郜氏网(gao2.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郜氏新闻,郜氏话题,郜氏名人,郜氏源流,郜氏文化,郜氏企业,郜氏族谱,郜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郜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郜氏宗亲网站。
    炎黄郜氏网以弘扬郜氏文化,传承郜氏文明,促进郜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郜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郜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百科
    热门姓氏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