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置顶

冯氏起源

( 冯氏百科 )

  • 姓氏冯〔 馮 〕
    拼音féng
    人口约 860 多万〔 最常见姓氏 〕
    排名29 位。
    位于韩姓之后,曹姓之前。
    扫一扫手机查看

    冯姓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92018年292014年26
    2013年282007年282006年31
    1995年311987年271982年34
    明朝25元朝31宋朝28
    北宋9



    冯姓起源

    冯姓主要源自:归姓、姬姓。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冯姓分布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地区,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

    冯姓迁徙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向西,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冯亭,为人果敢而有谋,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御史大夫冯毋择等。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冯姓名人明星


    • 冯薪朵


    • 冯巩


    • 冯绍峰


    • 冯小刚


    • 冯雷


    • 冯宝宝


    • 冯德伦


    • 冯远征


    • 冯淬帆


    • 冯波


    • 冯嘉怡


    • 冯恩鹤


    • 冯建宇


    • 冯溪


    • 冯曦妤


    • 冯丹滢


    • 冯静


    • 冯铭潮


    • 冯国强


    • 冯媛甄


    • 冯茗惊


    • 冯刚毅


    • 冯婧


    • 冯素波

    冯姓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冯姓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冯姓姓氏源流

    一、(馮)fé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2、又据《元和姓纂》注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

    4、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冯姓历史名人

    冯姓古代名人

    冯驩齐国,食客,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

    冯唐西汉,赵国中丘官吏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年已老。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任楚相。

    冯异东汉,颍川父城将军,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原为新朝颍川郡掾,后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大破赤眉、平定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冯异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阳夏侯。

    冯跋十六国,长乐信都北燕太祖西燕将军冯安之子,乘后燕内乱,推翻慕容熙的统治,建立地方政权,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冯跋为北燕太祖,是胡化的汉人。

    冯道五代,瀛州景城官吏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又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

    冯延巳五代十国,广陵词人、官吏南唐著名词人,曾任中主李璟时的宰相,亦是后主李煜之师。

    冯京北宋,鄂州江夏官吏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赠司徒,谥曰文简。

    冯国用明朝,濠州定远将军明朝开国大将,好读书,通兵法,初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渡江后掌亲兵,以战功累擢亲军指挥使,在攻打浙江绍兴之役中,以暴疾死于军中,洪武三年追封郢国公。

    冯梦龙明朝,苏州长洲文学家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冯姓近代名人

    冯子材广西钦州,将军,爱国名将,历经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累官至太子少保。于70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冯云山太平天国,广东花县将军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封南王。

    冯国璋清末民初,河北沧州总统清光绪时期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后成为直系军阀,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

    按姓氏首字母选择:
    | 冯氏族谱地区分布更多>>
    | 冯氏百科更多>>
    关于炎黄冯氏网
    炎黄冯氏网(feng.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冯氏新闻,冯氏话题,冯氏名人,冯氏源流,冯氏文化,冯氏企业,冯氏族谱,冯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冯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冯氏宗亲网站。
    炎黄冯氏网以弘扬冯氏文化,传承冯氏文明,促进冯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冯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冯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百科
    热门姓氏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