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之后,古华夏文明进入了一段比较太平祥和的发展阶段,因为战争减少了,粮食充足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华夏文明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到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公元前3000年左右,华夏人口一度达到近百万之多。随着人口急剧增多,原来简单的以小狗小猫小鸟称呼人词语明显不够用了,于是乎古华夏部落联盟第一任首领黄帝,也就神话故事中的中华“人文初祖”便给自己二十五儿子中的十人另僻它姓,比如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其它未得姓氏的一部分继续跟自己的居住地轩辕之丘姓轩辕氏,一部分则跟部落建都的位置有熊姓有熊氏,这一部分后来就建立了楚国。关于这段历史在后来的数百年后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这两......
蒙古族的鄂恩济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龙江伯力、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卦尔察(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giteHala。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鄂氏者。...
鄂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2位。鄂姓出自姞姓,得姓于商末周初,是以国为姓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姞姓子孙受封于鄂,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阳,是夏商时的诸侯。商末鄂侯与西伯姬昌、九侯并称“三公”,纣王不仁,杀了九侯,鄂侯为了替九侯伸冤,得罪了纣王,全家被杀。鄂侯的子孙从此就以国为姓,世称鄂氏。又有学者认为鄂氏出于春秋时期,根据《名贤姓氏言行类稿》上记载,鄂氏出于晋鄂侯,他的子孙以爵号为姓。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的第二个儿子红被封为鄂王,他的后代就以鄂为姓。《姓氏考略》上则说,楚王的弟弟鄂君被封于武昌东鄂,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鄂氏。鄂是湖北省的简称,在春秋时代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代并被置为鄂州。古代的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昌市,是全国鄂姓人家的发祥地。望族居于武昌郡(今湖北省鄂城县)。...
...
...
...
2022-06-30
夏饷铺鄂侯贵族墓地出土的铜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是南阳盆地、汉水流域的重要城市。汉水支流白河,史称淯水穿城而过。距南阳市10多公里、白河东岸2公里处,是古代通往中原的古道。古道路旁有一个村庄叫夏饷铺村,传说是三国蜀大将黄忠故里,也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火烧博望后经宛城火烧新野的通道。2012年4月开始修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时,在夏饷铺村发现鄂国贵族墓地。考古工作者终于找到从西周中晚期就不见于历史文献、青铜器铭辞记载的鄂国,使这个小小的夏饷铺村成为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中国历史、考古学者开始瞩目这个地方。2012、2013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夏饷铺鄂侯贵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古墓葬六十多座,出土青铜器、陶器、漆器、木器、玉器等上千件。青铜鼎、簋、簠、盘等器物近百件,其中带铭文青铜器四十余件,铭文有“鄂侯”“鄂伯”“鄂姜”“养伯”“上鄀太子平侯”“围侯”等。......
走进鄂州湖北省为什么简称鄂1谜一样的古鄂国5000多年前,“扬子鳄”广泛生活在长江流域。于是,以鄂州地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捕鳄为生的民族,由于鳄鱼凶猛,面目狰狞,故又称作四口之“噩”,这四口的“噩”,逐渐成为鄂州地名的标志,一个方国慢慢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古鄂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方国。据<史记》等文献记载,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夏商时就已经成为诸侯国。《殷本纪》记载,商纣时以西伯、九(鬼)侯、鄂侯为三公,可见鄂侯在商末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鄂国也是十分昌盛的。三公中九侯的女儿因天生丽质人选王宫,但是因为看不惯纣王的荒淫残暴,被纣王杀害了,残忍的纣王还把九侯做成肉酱。众诸侯得知这件事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鄂侯冒死进谏。据史书记载,当时鄂侯面对纣王是“争之瞻,辩之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眼睛目不转睛盯着纣王,口中愤愤有词。结果呢?纣王一怒之下,把鄂侯也给杀了。西伯侯姬昌看到鄂侯、九......
鄂千秋:(公元?~前190年待考),沛人(今江苏沛县)。著名汉朝开国功臣。鄂穆图:(公元?~1662年待考),满族,字麟阁,号遇羲,张佳氏;长尼和乐人。著名清朝大学士,满族鄂氏鼻祖之一。鄂克逊:(公元1641~1729年),满族,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将领,满族鄂氏、傅氏鼻祖之一。鄂尔泰:(公元1677~1745年),满族,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满族鄂氏鼻祖之一。鄂恒:(生卒年待考),满族,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著名清朝官吏。清朝时期官至陕西知府,著有《求是山房集》。...
孝献皇后董鄂氏(1639-1660),就是《少年天子》中皇帝深爱的乌云珠。这位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皇贵妃究竟是谁?从哪里来的?一般认为有下面4种说法。1,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洪承畴投降清军后,带兵攻打江南,生擒董小宛。本想占为己有,奈何董小宛誓死不从。洪承畴为了讨好清朝主子,就把她送给了顺治皇帝。这个说法我认为不太可能,因为她是汉族女子,就算进了宫,顺治宠爱她,孝庄太后也不可能让一个汉族女子当皇贵妃,而且权势比皇后还大。2,是襄亲王博果尔的福晋。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15岁时没有成亲就死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福晋。戏曲和影视作品多采用这一说法,一来是因为满清早期有叔嫂通婚的习俗,二来这种说法能够博眼球,大家感兴趣。3,汤若望的日记里提到过,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爱慕有加,军人死后,他将这位军人的妻子收入宫中,封为皇贵妃,并生一子。本来皇帝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
...
...
...
...
...
...
...
...
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至鄂都,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治所在武昌县(今鄂州市区)。属荆州。吴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即帝位于武昌。晋元康元年(291年),武昌郡划属江州。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江州治所设在武昌(今鄂州)。刘宋时,武昌郡由原属江州改属郢州。州治移夏口(武汉武昌区)。陈(557—589年),隶属北新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武昌郡。...
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朱炳国处。鄂氏六修家乘,(清)耿荣安编辑,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建档案馆。满族栋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八旗谱牒馆。...
郡望武昌郡:公元221年三国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设置武昌郡。不久改名江夏郡。两晋太康初年又改为武昌郡。相当今湖北省武汉至江西省九江一带地区。堂号安平堂:汉代时沛人鄂千秋,从汉高祖定诸侯有功。在汉高祖大封功臣的时候,一时位次不好决定。鄂千秋说:萧何是万世功,应居第一。这意见很称刘邦心意,因此封鄂千秋为安平侯。此外,鄂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进贤堂”等。...
在遵化城西清水河东,鄂姓最先定居,故取村名为鄂家庄,鄂姓建庄却不在庄里住,只是他们的祖坟被吴姓人看着。...
...
...
...
...
3.10-12册 (卷8-10)
1.1-4册 (首2卷; 卷1-2)
2.4-10册 (卷2-8)
13.鄂氏宗谱, 13, 1271–1940
7.鄂氏宗谱, 7, 1271–1940
2.鄂氏宗谱, 2, 1274–1904
3.鄂氏宗谱, 3, 1271–1940
8.鄂氏宗谱, 8, 1274–1904
9.鄂氏宗谱, 9, 1271–1940
4.鄂氏宗谱, 4, 1271–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