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段氏的始迁祖段鸣鹤是山西太原府阳曲县至孝都东黄水村人,为锦衣卫力士,明初随侍肃王朱瑛移邸兰州,遂落户于东关,聚族而居,人称段家台(今庆阳路省电信局附近)。段鸣鹤是个孝子,其父生病,祈求老天,让他代父生病,还割下臂肉,烧为灰,和入药内,让父服用,据说服药后病好了。因此,省志为之立传。
段呜鹤生一子,名叫段敏。段敏生两子,叫段椿、段坚。
段坚《明史》有传,彭泽撰《段容思先生年谱纪略》,纪其生平。段坚考中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历官山东福山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他在各地创书院、建社学,捐俸金购书籍,刊布《教民俗言》等,劝导百姓讲诵;打击骗财害人的巫觋,兴办药室,救死扶伤,移风易俗;同时,公正断案,合理徭役赋税,使之大治。
段坚是著名的理学家,其学私淑河东薛埴;“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腴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治”。①著有《容思文集)和(柏轩语录)。段坚,初号柏轩,后更号容思,其著作以其号命名。正统九年(1444),段坚在兰州东关段家台段宅聚徒讲学因材施教,造就了兵部尚书彭泽等一大批人才。后人称此为容思书院,为见于记载的甘肃最早的书院。
―――――――
①《明史・段坚传》。
段坚卒后60年,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南阳府唐县人朱徵巡按兰州,瞻拜段坚遗像,并在东关大街建“理学名臣”牌坊,以表彰段坚在南阳的德政。1939年,为避日本飞机轰炸,在下东关开东南门,便于市民出城疏散防空,由省政府出资,将牌坊移东稍门外(今民航大楼南)。解放后拓建东岗西路时将牌坊拆除。
段坚生7子。次子段炅,号河滨。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武宗时,司礼监太监刘瑾,陕西兴平人,专权乱政,段炅与大学士焦芳、吏部尚书张踩等为刘所用。刘谨败后,段炅被革职。同时翰林院修撰武功康海、吏部郎户县王九思,也因刘党(均为陕西人)被罢官。段炅与康海、王九思均以工诗文博学闻名于世,人称“关中三老”。段炅著有《河滨集》。
段坚的侄重孙叫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都察院云南道御史,次年“大礼议”中,因1席书、桂萼,惹恼明世宗而入狱。原来明武宗朱厚照无子,他死后,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迎武宗叔父之子朱厚璁人继大统。朱厚璁是兴献王朱祜杌的世子,宪宗之孙,孝宗(武宗之父)之侄,武宗之堂弟,封国在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朱厚璁15岁时由兴王府迎来北京,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继皇位,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世宗。朱厚璁属于小宗,不是以皇太子而是以外藩亲王人继帝统的,这就在封建礼仪上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世宗即位后要尊祟亲生父母,封赠帝号,修建皇陵,由小宗成为大宗等,展开了20年的激烈斗争,是为嘉靖朝“大礼议”。兰州人较为戆直,段续也不例外。他1席书等人,就是主张世宗尊孝宗为父,而反对尊其生父,世宗能不龙颜大怒,下诏把他打入监狱?段续蹲了一段监狱,就被贬到河南去当郾城县丞,不久升为杞县知县。不管官大小,段续都能率民耘田,革除弊政,卓有政声。因此,升至湖广布政使司(辖今湖南、湖北两省)参议(从四品,因事添设)。世宗偏让反对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兴献皇帝”生母兴献王妃蒋氏为“兴献皇后”的段续,去督修显陵,显然有羞辱段续的意思。显陵是世宗生父“兴献皇帝”的陵墓,在安陆城东北松林山。段续二话不说,就去修陵,他调度有方,堵塞漏滑,提高工程质量,节省经费以钜万计,升为密云兵备副使。嘉靖二十年(1541年)显陵建成,加三品俸禄,以山东按察使司副使致仕。显陵至今保存完好,群山环抱,九曲横陈,亭阁庄严,罗城起伏,2001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历史遗产。
由于段续在今湖南、湖北做过官,见过当地的筒车,利用水力,将低处的河流溪水提往高处灌田,遂产生兴趣,仔细观察,揣摸,弄清其结构及部件机巧,为日后在兰州创制水车做了感性技术层面上的准备。而他督修显陵的经历,使他获得了指挥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明代兰州进士在南方做官的不少,为何均没有引进水车,这恐怕与他们没有从事过督修工程的经历有关吧。还有,段续一定研究过元代王祯的《农书》。《农书》中有《农器图谱》12卷,有插图200多幅,多为复杂的机械图形,每幅图均有说明。其中就有筒车图形及文字说明,便于仿制。段家世代为官,具有相当经济实力,这也是段续能够创制水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段续大约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就退休回到兰州。据他撰文书丹的《兰庠生傅君良弼墓志铭》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尚在世。那么他在兰州创制水车的时间便在嘉靖二十年至三十七八年,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内了。
段续创制水车起码有两点创造性:一是利用兰州当地所产榆、槐、柳木,取代竹子。二是黄河水面与农田的垂直距离较高,这就势必加大水车的直径,直径大了,要用较大的水冲力才能驱动它旋转。为此,段续在水车巷的中部,水车底部倒挽河水处,开掘深坑,镶砌硬石,使流水形成大的落差,产生大的冲击力,终使庞大沉重的木轮水车运转起来。
段续创制的第一辆水车人称“0车”,它在何处呢?有的说在河水道北端(今金昌路北端)黄河旁,人称“老虎车”。但这并非段续所制,而是清代兰州回族举人虎女炳家所制水车,以浇灌虎家花园(今省教委址),故名老虎车,即老虎家的水车。还有的说,“0车”在段家滩。但据《皋兰县志》载:明代兰州才有1170户,6342口,基本上在黄河南岸居住,段家滩、雁滩等东十八家滩还是草木丰茂的夹河滩,还未曾开发,故“0车”不在段家滩。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人口增殖,达到60276户,40.0546万口,包括段家滩在内的一些夹河滩才逐步得到开发。那么“0车”究竟在何处?据清乾隆时兰州翰林秦维岳的《皋兰县续志》:段续所创第一辆水车在段家湾,即今兰州军区联勤部以东一里的黄河南河道旁,因联勤部址为明清以来的东教场,故名南河道为教场河。教场河里曾有十辆一组的水车,称为“十辆车”,光绪间被黄河洪水冲毁五辆,剩下的五辆人称“五辆车”。
段续虽然任云南道御史,但是他未去过云南。据《明史・职官志》,十三道监察御史是都察院属官,而都察院是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的1不奉差事则不去地方巡按、办事。十三道监察御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纠察百官,并负责两京刷卷,监督科举考试,巡视内库、皇城等。外地出差主要是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等。云南道监察御史具体还协管顺天府(北京各县)、广备库、在京羽林前卫等。《明史》有三处提到段续,都是嘉靖三年大礼议中1席书、桂萼的事。《明史》及兰州旧志均无段续巡按云南的记载;而且段续仅当了不足一年的云南道御史,故段续没有去过云南,当然就不会考察云南筒车了。
段续的儿子段补,字希仲,是个神童,9岁能写诗作文。考中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直隶曲周知县,调河间知县。任南京户都主事时,监督储粮,出入粮食账目清楚;革除一切陋规弊病;以清廉能干闻名。
段坚晚年在五泉山依岩做洞,筑东园南村别墅,读书讲学。卒后,葬在五泉山东龙口与红泥沟之间的塔子坪,上世纪七十年代尚有三通碑,今已变为民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