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9
09-12
新闻动态
分享

朱田段氏族谱

大理――朱田段氏族谱(整理稿之世系篇)  

标签: 族谱文化

世系源流简图

朱田段氏,瑶柯玉枝,帝王之胄。正本清源,返祖归宗,吾辈责也。兹根据家乘史籍,考定源流世系如次:

  

(一)释迦族

  

根据《琉璃宫史》所载,此书乃世界学术名著,季羡林先生赞其为“著名的文学著作和历史著作”。

乔答摩(又名刹帝利、罗^、摩诃三未多)

高加索种族,出于俄罗斯南部大草原,称日照王系,后家晾剩再加《龋为印度刹帝利始祖,有诗赞曰:

太阳天族之后裔,

纯洁高尚实难比。

圣王威德无限量,

摩诃三末多大帝。

带领人民建城拘沙婆提城。

鲁^王(又名甘蔗王)

【建立甘蔗王朝,亦称甘蔗王族】

瓦鲁西^王

格拉亚拿王

瓦亚格亚拿王

  

乌包萨塔王

  

曼陀王

  

瓦亚王

  

乌巴伐罗王

  

提耶王

  

穆萨拉王

  

摩诃穆萨拉王

  

达伽拉王

  

达伽拉德王

  

巴罗达王

  

因罗萨王

  

鲁纪王

  

苏鲁纪王

  

勃达巴王

  

摩诃勃达巴王

  

勃拉陀王

  

摩诃勃纳王

  

苏陀夏纳王

  

摩诃苏陀夏纳

|【很多父子连名】

奈鲁王

  

摩诃奈鲁王

  

义纪摩王

【前面都是父子相承,再传百代至阿邻陀摩王,这里代是“个”“位” 的意思,不一定都是辈数,后面同】

阿邻摩王

【下传五十六代,俱在阿瑜^补罗城为王,未王为堵巴萨哈王】

堵巴萨哈王

【下传六十位,俱在波罗奈城为王,未王为阿基达基那王】

阿基达基那王

【下传八万四千位,俱在波罗奈城为王,这里是指经过数十辈繁衍,此时已有数万王子王孙。最未一个称王的为梵授王】

梵授王

【传三十六位,俱在诃梯补罗城为王,未王为乾婆罗湾萨王】

乾婆罗湾萨王

【传三十二位,俱在伊伽^库城为王】

补邻陀堤婆王

【传二十八位,俱在瓦济亚穆提城为王】

婆提拉王

【传二十二位,俱摩都罗城为王】

达摩拘达王

【传十八代,俱在阿梨塌补罗城为王】

锡毗王

【传十七位,俱在固陀波塌城为王】

梵天王(创造梵文,即巴利文,是在雅利安民族原有古老文字的基础上创造的。)

【传十五位,俱在伊伽^库城为王】

婆拉陀塔王

【传十四位,俱在拘萨姆毗城为王】

诃梯絮婆王

【传九位,俱在甘那鼓城为王】

罗提婆王

【传七位,俱在鲁^城为王】

摩哂陀王

【传十二位,俱在恰母巴城为王】

那伽提婆王

【传二十五位,俱在密提拄城为王】

萨牟陀塌王

【传二十五位,俱在王舍城为王】

蒂顶伽罗王

【传十二位,俱在觳媸悸蕹俏王】

达梨达罗王

【传十二代,俱在拘狮那康城为王】

补邻陀王

【传九代,俱在摩梨提那城为王】

达迦拉提婆王

【传子】

摩偈提婆

【传八万四千代,俱在密提拉城为王】

奈弥王

【以下俱为父子相承】

格拉罗^那伽王

  

萨蒙伽罗王

  

阿苏^王

【传八万四千位,俱在婆罗奈城为王】

毗^耶王

【以下为父子相承】

毗纪达悉那王

  

摩须拉那王

  

三未多王

蒂杉波提王

耶鲁王

固萨王

摩诃固萨王

  

那伐罗塌王

  

陀萨罗塌王

  

罗摩王

  

毗拉罗塌王

  

塞达延悉王

苏^达王

【俱在波罗奈城为王】

W伽迦梨王

【奥加迦梨王有五位王后,每位王后有五百宫娥,王后分别为:河塌、塞达、珊达、^梨妮、毗婆卡。太王后生有四子五女,四子分别为:奥伽穆卡、格罗干陀、诃梯尼伽、尼补那。五女分别为:毗娅、苏毗娅、阿难托、毗o达、纪达悉那。太王后离世,国王再纳一美姬,生赞社,无比疼爱。美后请求钦定为太子,国王多次拒绝。后经不住甜言密语,心烦之际,无奈地要求四个王子先去外面避避,待有机会后再回来接位。

四位王子便同愿意随行的五位公主,带领八位大臣欲外出。而愿意同行的臣民兵士还有数以万计,王子说,这么多人去邻国,几乎可以把别国据为已有,于心不忍,不如远去一空域僻静之地,新建国家。于是,王子公主带领八位大臣及少量随从,来到大雪山脚下,建城迦毗罗卫。由于远离故土,找不到同族的王室成员互为婚姻,四位王子只好同五位公主中的四位结为夫妻,子孙后代遂称为释迦族。四兄弟推举奥伽穆卡为王。

W伽穆卡王

【后面俱子孙相继】

尼补纳王

羌提摩王

悉毗王

悉纪耶王

毗珊陀罗王

^梨王  

悉帖瓦诃那王

悉哈婆罗王

【传八万二千代(人)。但有些学者认为不止这个数,因为达毗罗卫城外,释迦族另建有拘利耶城、提婆陀诃城,每城都有十万人左右。】

^耶斯那王

悉哈诃罗【夫人金^那,生五子二女,五子分别是:净饭王、陀道达那、萨拘达那、输拘达那、阿弥道达那;二女分别是:阿弥陀、婆梨陀】

阅头檀(又译首图陀那,俗名净饭王)

【生二子,长悉达多你,次难陀】

悉达多(姓姓乔答N,尊称佛祖、佛佗、至尊,俗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中圣人)

【有夫人三位,有子名罗T罗。二十九岁出家,修行得道,创立佛教时年公元去624――前544年(或谓前564――前484年】

  

(三)孔雀王朝

  

姜陀拘达(月护王)

【释迦族遭毗琉璃王之难,部分族人进入大雪山,在富饶之地建立城市,因该城经常听到孔雀婉转鸣叫,故名城为“莫利耶”,家族也更名为莫利耶家族。“莫利耶”是孔雀的梵语读音,因此又称孔雀家族。传了约一百年左右,又遭贼人洗劫,一位怀孕母亲化装成平民,逃到乡下,在马棚边生下一子,取名叫姜陀拘达。】

宾睹婆罗

阿育王(Asoka,pyusoli,骠苴低)――帝须(立为王储,后出家)【有长子名鸠那罗,出家。后鸠那罗子勇军接王位。卒,勇军子难陀王即。难陀卒,子大莲华王即,为臣下篡,孔雀王国遂亡。阿育王有子一百余个,另有子进入缅甸、云南,开辟新域。】

低蒙苴

蒙苴独

九隆

【建立哀牢国。约公元前300年左右】

  

  (三)哀牢(安乐)王世系

  

  禁高(哀牢王)

【前96年。《后汉书》曰:“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

  吸

  建非

  艾牢

桑藕

【安乐国国土东西3000千里,南北4600里。】

  柳承

扈粟(贤粟)

柳貌

【永平二年,遣子内附,人口五十七万余,设永昌郡,赐旧王号】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暂阙】

  

(五)南诏王室

  

署膀

【晋魏以来,世系不明,诏王上书唐朝,说自己是九隆之后。新、旧《唐书》皆持此说。《白古通记》、《纪古滇说集》也俱曰是“哀牢王孙”后裔。】

细奴罗(高祖奇嘉王)

【本名独罗消。653――674年在位。】

罗盛(世宗兴宗王)

【674――712年在位。】

晟罗皮(太宗威成王)

【712――728年在位。皇后赵氏。】

皮罗阁(唐封云南王)

【728――748年在位。】

阁罗凤(神武王)

【748――779在位。】

凤伽异(唐拜都知兵马大将军)

【早卒。夫人李氏,唐宗公主】

异牟寻(孝恒王、封南诏王)

【779――808在位。】

寻阁劝(孝惠王。封云南王)

【808――809年在位。】

劝丰佑(昭王、册封滇王)

【823――859年在位。】

世隆(悼惠王、景庄皇帝)

【859――877年在位。夫人段氏】

世舜(宣武皇帝、摩诃罗嗟)

【有的称隆舜。877――897年在位。】

舜真(孝哀王)

【897――902年在位。】

  

(六)大理王室

思平(太祖圣神文武皇帝)

云南大理喜州人。清《道光云南志钞》、道光《云南通志》都谓“其先武威郡人”,为蒙大军将段俭魏之后,谬矣。按大理当地民间传说,思平母亲是一个王妃(未进门)。《三灵庙碑记》含蓄说思平是南诏王偏妃之子。《白古通记》曰四平母亲与“白帝偶,生思平”。《大理古佚书钞》引宫廷资料说,思平母亲与龙交。云南有些家族,把在大理段氏时做官,说成是在蒙氏时期。《元史。地理志》把大理国前期也称作蒙氏。北宋末期封大理王爵,大理王名段和誉,而之前封爵时,大理王叫若躯,没有姓。因为段氏本来姓蒙,司马光说唐朝实亡于南诏,宋朝亦一向忌之,大理国王于是不便说姓蒙。

众所周知的《段氏与【三十七会盟碑》,其实叫《蒙摩诃罗嗟与三十七会盟碑》,摩诃罗嗟是世舜的自封,源于印度和缅甸,【大慨是一种佛号,后为大理王沿袭。另外,大理(大礼)国号也是世舜启用的,后来为思平继承。而且,从大理同音名字习俗看,思平可以叫世平,与世舜是重名,世舜与世隆也是重名。可见,大理段氏是由蒙姓所改,改姓时间应该在高兴泰建“大中国”前后。思平就是世舜(隆舜)的儿子。

思平生有异兆,因为家道变故,自幼贫寒,“常牧山中”。人言“段思平要得天下,凡牧牛放马处,砍柴伐木处,打碓磨面处,会客闲谈处,佥曰:‘思平要得天下’”。国王“杨干贞忌之”,“索捕甚急”,派遣军士抓辑。思平逃,追兵紧,避入一处庙宇。兵丁欲入寺,见大门蛛网密布,便离去。原来天生圣人,自有天神相助矣。这就是思平后来崇信佛教,兴建佛寺的原因。

公元937年春,在贵族主董伽罗和善巨守高方的协助下,率领各阶层人们群众和三十七部彝胞,会于石城,合众十余万,所向无敌,攻灭杨干贞之国,改国号自立。国号大理,大治大理也,也是承袭南诏之意,南诏大理一脉相连。建元文德。在位八年,944年薨。皇后爨氏,一说杨氏。传子思英。

思英(文经皇帝)公元944年即,改元文经。因为“君不像君,日与诸少年作乐打斗于山野,斗蟋蟀于草地,用勇无谋。每月半数日子侍于寺庙,身披袈裟......”为叔思良所“废”。入崇圣寺修行,法号宏修。同侍者官吏将士数百,嫔妃三十六,金銮随驾,酒肉穿肠,在心不在身焉。尝五游中原,九十七圆寂。喜诗词,著有《宏修空门梦悟诗集》、《黄龙金戈剑道》二十四卷。封母亲为榆城宣惠。

思智【思良于公元945年即位,改元至治,在位九年,谥慈圣文武皇帝。传子思聪。

思聪,公元952年即位,改元明德、广德、圣德,在位十七年,谥至道广慈皇帝。传子素顺。素顺,公元969年即位,改元明政,在位十六年,谥应道皇帝。传子素英。

素英,公元985年即位,改元广明、明应、明圣、明治,在位二十四年。谥昭明皇帝。期间敕修《传灯录》。传子素廉,素廉,公元1009年即位,改元明启、明应,在位十三年,谥敬明皇帝。有子素统,“饮博好色,宣淫国中”,为父所废。孙尚幼,遂传侄素隆(素英之孙。《南诏野史》及柏杨《中国帝王世系录》谓为子,可能少子也)。素隆,公元1022年即位,时宋真宗乾兴元年。改元明通、天圣。 执政勤勉,国势日振。素统之子素贞稍长,聪慧,深为祖母疼爱,常有夺位之心。素隆耿直,便于天圣四年,还位素贞,许诺“遇国有事,将效南诏扶国保民”。素隆精武善文,为人慎重,出家无为寺,法号焚通,八十四圆寂。曾在位四年,谥秉义皇帝。素廉孙素贞,公元1026年即位,改元政治,在位十五年,禅位素兴,出家为僧,任崇圣寺住持。曾游天竺、敦煌、长安、普陀、峨眉山等地。后归大理叶榆,建兰若寺于关音山麓。七十九坐化,谥圣德皇帝。子素兴(有的说孙,还有的曰堂弟),公元1041年即位,改元圣明,因淫奢好游,为国人废。“思良支无可立者”(一时再没有王者之器者),段氏家族及诸大臣共立思平曾孙智恩之子思廉为帝。至此,大理国已传一百五十八年。国家平安,人民安乐,为史家所赞。

智恩(有的作智思)

思廉(兴宗孝德保安皇帝)

天明皇帝素兴即位甫始,委国于思廉,往东京(昆明)玩游,日夜美女在则,不问政事。先前太祖曾有遗诏:“若国中皇室无良才,朝中若有文武双兼大才德者,可立为国君,贤者居之。”大理王位不以血统论,以贤者论,族人及诸大臣遂拥思平元孙、“体貌魁杰。德量过人”的思廉为帝,国中翕然曰:“此吾祖(思平)之余庆也”。思廉,自少聪慧,精文崇武,骑射皇族第一。公元1044年即位,时年十九,改元四,曰:保安、大安、正安、正德。重与北宋的交往,派官家子弟入成都学儒。又派高智升佐宋,宋封高氏大将军。在位三十一年,号兴宗。禅位廉义,出家无为寺,佛号广德,随中原高僧普明遍游名山大川,六十四岁返大理,八十二无疾而终。谥孝德保安皇帝。子廉义嗣。

庆义(上德皇帝)

有谓廉义之弟。其实庆义、廉义是一人,因为庆的繁体同廉像,可能后人当作两人。廉义于公元1075年即位,改元上德。

思廉在位时,戚臣杨允贤叛乱,“思廉命岳侯高智兴率军讨伐,克之”。廉义即位六年,被杨氏义贞谋弑。无为寺段氏高僧,以及段寿辉和大臣高智升起兵诛之,寿辉自立,非高氏拥立。

关于寿辉的身份,《云南志略》以为思平五世孙,即思廉兄弟。《滇考》、《白古通》以为是连义之侄。而《滇云历年传》、《读史方舆纪要》和《姚郡高氏源流总派图》皆以为连义子。有些史书说,寿辉即位后略两年,不自安,入庙为僧。思廉孙正明立,立十三年,国人再拥高智兴为君,高氏立两年,又归段氏,立正年弟正淳。

而据高氏族谱记载,当时廉义被弑后,寿辉亡(逃亡)匿寺庙,为高氏找回,立为君。凡两年,见灾害迭现,认为天不容己,避位为僧。“国中无主,国人归心高氏”,高智兴于是即位,改国号为大中国,谥圣德表正皇帝。但遭到三十七部的强烈反对,国民也并不真心拥护,段氏家族驻守在外地的势力还很强大,高升泰在位两年而逝。高氏族谱载有其遗言曰“我本中国人,十世羁縻(笼络)于此,子孙不失为官者,段氏惠福也。所以通中国,盖不欲汝曹久于夷狄甘心忘本耳。我死,汝当寻段氏子孙还其故物......”(引其原句),子升泰于是立正淳。高氏族谱是明清时修的,不一定准确,而且,高氏并非汉人。明清之后,大多依附内地。显然高氏族谱把寿辉和正明看成一人,综合史料,智升是在正明之后建号的。高氏自动还位,得到国人高度赞赏。后来有些外国使节来大理,先拜谒升泰,以表尊敬。当然如果不退位,可能就很危险,《云南志略》说,高智兴卒后,“子孙不敢继”。最后段氏封升泰为中国公,子孙世袭。若干代后,大理境内仍有“中国”或“中国公”之号,盖高氏封号暨领地也。

寿辉出家无为寺,法号实灯,喜禅静,不久即闭关坐化,“彼时天放大光明,地涌金莲,瑞相万端,遂成正果”。

正明(保定皇帝)

公元1081年即位。改元保立、建安、天佑。《南诏野史》曰正明是思廉之孙,不言其父。《读史方舆纪要》及《滇云历年传》俱说庆义被杨干贞弑,立其子寿辉,再立弟正明,显然,把庆义与连义(廉义)当作一人,可能庆义、连义兄弟也。正明为连义之侄,庆义之子,寿辉之弟。而《段氏传灯录》载正明,实为素隆之孙。《传灯录》是皇家所修,当为可信。大概史家同情思良后裔遭遇,把正明列于其后。在位十三年,沉溺佛事,禅位于中国公、相国高智升。住持佛国寺,著有《楞严释义》、《南中伽蓝记》、《逍遥居士诗词》、《逍遥和尚文集》。出家三十年,常与诸妃游于宋朝诸名山,有游记《名山胜览》十二卷。高氏再传正淳。

正淳(中宗文安皇帝)

公元1096年即位。改元四,曰天授、开明、天政、文安。《滇载记》诸书说正淳为正明弟,元云南宣尉副使李京的《云南志略》则谓为父子。《云南志略》早于其它史料,可信度似乎大些。皇后高氏,高升泰之妹,才情俱佳。正淳有一首诙谐诗曰“国有巾帼,家有贤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向东甜言蜜语,向西比武赛诗,大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亦可见段氏胸襟情趣。初官佐国布燮,司掌八节度。高升泰殁日,遗命还国段氏。正淳即位,封泰明为相国,派泰连入宋朝拜,求经籍医书。在位十二年,于大观二年传子正严,受戒为僧,法名修空大师。

正严(宪宗宣仁皇帝)

公元1108年即位。改元五:日新、文治、嘉义、保人、广运。又名和誉,是金镛小说《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历史上真如其人,武功高强,英俊儒雅,称为中兴之主,远近悉来贡献,是整个中南半岛甚至印度半岛十六国的“共主”。在位四十年,因四个皇子争位,心倦,避位为僧,法名广弘。终年九十四。喜琴,好诗,著有《玉荷诗笺》四卷,其一曰:“虎啸天生关,水泻银华地,梅开彩虹桥,龙呤碧水潭”。信手之词,贴切形象,气势如虹。传子正兴。

正兴(景宗正康皇帝)

公元1147年即位,改元五:永贞、大宝、龙兴、盛明、建德。又名段易长。此时农业牧业发达,边境贸易兴旺,商业手工业兴隆,太平之治也。在位二十五年,避位为僧,出家无为寺,传子智兴。

智兴(景宗功极皇帝)

公元1172年即位,改元五:利贞、盛德、嘉会、元享、安定。史称利贞皇帝,爱好佛事,武功盖世,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南帝”的原型。《张胜温画卷》中的利贞皇帝即智兴,率领十六国国王、将士吏民参禅礼佛,个个雍容华贵,和乐安祥,亦可见大理段氏治世之盛。在位二十九年,传子

智廉。

智廉(英宗享天皇帝)

公元1200年即位,改元凤历、元寿。热爱佛教,遣使诣南宋临安,取得藏经一千四百六十五部,置于五华楼。在位五年,传子智祥。

智祥(神宗皇帝)

改元三:天井、天辅、任寿。在位期间“封高观音隆为缮阐王......举贤用能,时和年丰”,称为至治。亦好佛,禅位为僧,法号永惠,圆寂时,天现瑞相,香花飞舞,百鸟来集,得天地之正矣。传子祥兴。

祥兴(孝义皇帝)

公元1238年即位,改元道隆。1245年,成吉思汗派儿子蒙哥利亲征大理,道隆帝遣大将高禾御敌,不幸阵亡,元军也死伤惨重。后来蒙哥利在四川战死,云南边境也得到了数年平静。在位十三年,传子兴智。

兴智(天定贤王)

公元1251年即位,改元天定,次年,忽必烈亲征滇域。1253年10月,蒙军用革囊横渡金沙江,前后夹攻,大理城破。兴智与相国高祥逃避东方,高祥被执,不屈,斩于五华楼下。不久,兴智也被执。1255年,元世祖赦兴智,任命为中庆路八府总管,管理滇西八府及三十七部。1259年殁,在位十年。大理国自公元937年肇建,至1253年被蒙元攻破,立国315年。《道光云南志钞》曰:“自古割据称雄,末有历年如此之久者”。《诏史补》曰“末有如段氏之地广长四百余年之盛(包括总管时期共45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家族王朝)......以武威望族不坠华风,其君多贤......立国数百年,不闻有军旅之役......”,台湾学者李霖灿说:“大理‘兼容并蓄’的多元文明的高度是云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子实继位。

实(云南参知政事、中奉大夫、大理路军民总管、赠武定郡公)

有名日,有《元史.段信苴日》传。初随父入觐世祖,赐虎符,诏领大理威楚建昌等八府。至元十一年(1274),为大理路总管。十八年,进大理威楚金齿等处都元帅。十九年卒,治大理凡二十三年。族弟忠继任。忠为祥兴弟、武威公段福之子赵州知州段贤之兄。卒后再传实子庆。

庆(镇国上将军、世袭都元帅)

大德三年(1299)袭总管,十年卒。忠子正袭。任约十年,庆子隆继任。

隆(大理路总管、都元帅)

延佑四年(1317)任。至顺元年“以老退闲”,子俊袭。《元史》、《南诏野史》等说段实是兴智之弟,万历《云南通志》、天启《滇志》和嘉庆《大理府志》皆曰为子。据景泰《云南志》载,任总管的段隆于泰定年间重建大理崇圣寺,遣使走书请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源道作《大崇圣寺碑铭并序》,书曰:“我先人臣属天朝,勤劳王家,建崇圣寺以垂示方来”。序曰“段氏......厥(其)祖摩诃罗嵯(兴智王号)奉命四征不庭......武定公(段实)入觐,上善之,锡以金虎符牌领旧土......子庆番侍东宫,父子并以宣尉元帅之节继参大政......诸子为方伯连帅者又十数人”等句,赞崇有加。实是隆祖,兴智也是隆祖,那么实是祖父,兴智曾祖,即实之父也。隆卒,传赵州知州贤子义,义卒,再传子俊。

光 (大理总管、加云南平章)

俊在职两年退,至元元年(1335),弟光继任,光长于诗,勇武善战。至正四年(1344)退职,弟功继。

世(云南平章)

功继云南平章。都元帅。《滇考》、《滇载记》等书言光、功和胜俱是俊弟。段世给明将傅有德的信中称,世是段功之弟,称武定公实为高祖(实之五世孙),显然即隆之孙。关于段功的故事很多,上世纪有郭沫若执笔的话剧《孔雀胆》上演。时红巾进攻云南,滇东失守,梁王遁逃,滇西段氏因唇齿关系,出兵狙击,使梁王复国。梁王是忽必烈孙裔,感激段功,以女阿盖妻之。功威德日著,梁王恐惧,以为段氏将吞没滇东,遂设计谋害。功自持武功高强,不加防备,在一次赴宴途中,马失前碲,被埋伏的梁军杀害。子宝嗣位。宝卒后,弟明任宣尉,叔世任平章。

光和俊是兄弟,都是隆之子,功是隆的孙子,但目前没有资料确定说功是俊子还是光子。光曾任蒙化知州,功也任过蒙化知州,显然,功和世是光子的可能性大些。

宝(自称大理国王):

公元1366年,宝自称平章,梁王数次攻击,不能克,便表为云南右丞,但段梁从此鸿沟分明。不久,宝恢复大理国号。洪武元年(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闻太祖开基江南,派叔真致书明廷。书中有“小汉唐之浅识”之句,意思是说汉唐雄强之朝,却没有囊括滇云。朱元璋应该读懂了这句话,才有后来的数十万大军之举。当然,段氏也是不得已为之,或者说一种谋略。此时今非昔比,东边元朝宗室梁王虎视眈眈,如茫在背,希望借明军之手消灭之,然后让段氏依照唐朝和南诏的模式延续。明太祖亦遣使诏谕,封段宝为大理王。洪武十四年宝薨,子明即位。

明(大理国王):

公元1681年,继任。先前,明朝数次遣使招安梁王,梁王斩杀之。洪武十四年,明军打下昆明,梁王饮鸠死。此时段明背离父亲愿望,没与明军合作。明朝授宣尉使(省长官),段明不受,由叔祖段世统帅军队备战,且下战书警告明军曰:“宁为中原鬼,勿为边境魂”。1682年3月,明军攻下大理,世与明俱被执,次年入京。洪武十七年四月(1684),“诏以故云南平章段世、宣尉段名(明)随侍齐王,给千户禄(五品)”(见《明太祖实录》)。《明史》则说世与明皆宝子,明太祖分别赐名归仁、归义,并授永昌卫镇抚、雁门镇抚。《明史》是正史,但显然不实。而《滇考》、《滇志》、《滇载记》都说世是明之叔,苴仁和苴义是宝孙,明之子。分别授武昌卫镇抚和雁门镇抚。《明史》修于清时,距离当时已逾数百年,《滇志》等要早百多年,应该稍准确。大理思平故里有《三灵庙碑》,有“胤子段名见任湖广武昌卫”之句,此碑立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所言可靠性更大些。另有明兵部副使蒋彬所撰《南诏源流纪实》载,“叔世掌国事......腹部受敌,段氏就擒......俘幼子二,长曰苴仁,次曰苴义”,后分别授雁门镇抚和武昌镇抚。也就是说苴仁、苴义是段世子。大理国破后,段氏子孙四散,在滇的有剑川、保山、大理、腾冲、云龙等地,远徙的有山西雁门、山东半岛、东北辽宁、韩国台湾、越南泰国缅甸、贵州四川湖南等等。

朱田始祖礼先的官府贮册所记户名叫成八,应该是不得已而改,因为,据《大理古佚书钞》载,世、明俱以名讳而赐死。为了生存,只好忍辱含垢,改个名字。礼先就是苴义。

义高(应该是袭军职。但谱上无记,或许不愿记)

字仲达,明洪武元年戊申正月生。配邝氏,子一:忠旭。

忠旭()

字载旦,永乐甲申四月十七日生。配谭氏,衡州卫谭百户(七品)之女。庶唐氏。子三:正纹、正纲、正缘。

正缘

子梯云,正统壬午六月十五日生。配尹氏,子一:必聪。

必聪

字听德。天顺甲申五月二十三日生。配邓氏,庶李氏,子二:贤学、贤誉。

贤学

明宏治丙辰四月初六日生,配崔氏,子二:世臣、世宦。

世臣(赠文林郎)

号右泉,明正德丙子四月二十日生。配杨氏,例赠孺人,子四:一鹗、一鸿、一鹤、一鹄。

一鹗(四川通江知县。载光绪《湖南通志》、乾隆《衡州府志》、嘉庆《常宁县志》)

字荐卿,号中阳,嘉靖丁寅六月二十生。明隆庆丁卯举人。配刘氏、庶周氏,例授孺人,庶马氏,子二:师锡、晋锡。

晋锡(北京兵马使指挥、陕西华昌府秦州同知、浙江杭州司马。载省、府、县志)字康侯。号知白。万历己卯正月初一生。配李氏,例授孺人,庶徐氏,子五:梦庚、华衮、云衮、匡衮、廷衮。

廷衮(道州学正、侍讲学士、诰封文林郎。载省、府、县志)

字弼庵,号知白,辛酉三月二十九日生。配贺氏、庶彭氏,俱封孺人。子六:昌统、昌纪、昌纶、昌缄、昌总

昌统(授辰州府泸溪司训。载省、府、县志)

字垂可,号泉峰。戊子年八月二十日生。晚年徙板桥麻塘。配沈氏,继黄氏,继詹氏,子五:嵋生、t生、峒生(早夭)、峤生、峄生

t生(授内阁中书、历上杭、新安知县。载省、府、县志)

字相山,号柱湖。康熙己卯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丙寅进士,配刘氏、庶李氏、庶酆氏,子六:永h、永m、永、永(临武教谕。载省、府、县志),永愚、永\(俯)。有女配湘潭陈鹏年少子

永愚(县学诸生。载县志)

字恒符,雍正庚戍十一月十一日生。配彭氏,知县彭公之女。子三:绍谦、绍诚、绍询

绍诚(县学诸生。同治《常宁县志》主编、乾隆《衡州府志》编辑)

子一: 大琛

大琛

子四:兴萼、兴芝、兴蕙、兴芳

兴蕙

子一:采邦

采邦

子二:晔、障盛

阶盛

配邓氏。子一:泽平

泽平

谱名泽荣,字路生。配陈氏,子二:绵毅、绵彝

绵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段氏网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段氏家族圈

全网第94大家族
已有280万位宗亲
99+

段氏家族圈

全网第94 大家族
已有28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段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段氏网
炎黄段氏网(dua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段氏新闻,段氏话题,段氏名人,段氏源流,段氏文化,段氏企业,段氏族谱,段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段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段氏宗亲网站。
炎黄段氏网以弘扬段氏文化,传承段氏文明,促进段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段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段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文化
嵇氏文化相氏文化平氏文化戈氏文化衣氏文化都氏文化雍氏文化晁氏文化融氏文化家氏文化湛氏文化松氏文化山氏文化贝氏文化戎氏文化初氏文化凤氏文化皮氏文化邰氏文化於氏文化荀氏文化漆氏文化谌氏文化訾氏文化利氏文化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