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20
09-09
新闻动态
分享

惠州罕见姓氏:“老母”和“老豆”同住一小区

  根据 《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中国古今民俗使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其中有一些堪称“熊猫姓氏”,你可能一辈子也难得遇到一个。

  惠州是新兴的移民城市,有着异彩纷呈、品类繁多、内涵丰富的姓氏文化特色。

惠州罕见姓氏:“老母”和“老豆”同住一小区

  豆双宏(左)和母永彤(右),同住在一个小区,且都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惠州罕见姓氏:“老母”和“老豆”同住一小区

  “老母,楼道的灯不亮了……”“老豆,花园有个水龙头漏水……”在惠阳淡水的一个小区里,一个“老母”一个“老豆”成为小区里的名人,而他们,还都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母,念“mu(三声)”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在文献《姓氏词典》中介绍:“母”姓历史悠久,从复姓“胡母”而来,源于田姓,所谓“系出田氏”。

  在全国姓氏中,“母”姓排在300位之后。

  据惠州市公安局户政科统计,全市惠州户籍人口中,“母”姓只有19人!

  被叫老母感觉占了别人便宜

  “你姓母?你真的姓母?就是这个母?”许多与母永彤初次见面的朋友总会纠结地连续发出这几个问题。母永彤对此习以为常,总会无奈地笑着回答:“对,我姓母,就是父母‘母’!”

  姓氏太罕见而备受关注

  母永彤在甘肃白银出生长大。当初,他的母亲跟着外公支边到甘肃,老家在四川南充的父亲当时在甘肃当兵。从小到大,他就深刻意识到自己姓氏的与众不同。“读书时,似乎除了我弟弟,身边就没有哪个孩子姓母了。”母永彤说。

  因为姓氏的独特,让母永彤从小备受“关注”。“我这个姓少,所以别人容易记住。”还记得小学考初中时,母亲急着想知道他的成绩,便跑到教育局去查,很快,工作人员查了分数回复给了母永彤的母亲,母亲怕出错,强调了一遍名字,工作人员笃定地说:“放心吧,他这个姓独此一人!”

  因为姓,母永彤年少时也有苦恼。“上小学时同学们喜欢拿我的姓搞恶作剧或开玩笑,那会儿我好想随我母亲改姓。”母永彤说。不过,随着年龄增长、见识增长,他就特别珍惜自己这个稀少的姓氏了,因为这是祖先传给自己的最鲜明的印迹,必须要好好传承。

  想找“公”姓遇上“豆”姓

  母永彤1988年参加工作,在甘肃白银一国企上班;1991年考上兰州一职工大学,1994年毕业后,怀着一颗“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愿望,南下广州,成为一名物业人。在广州生活的六七年间,他完成了娶妻、生女这人生中最重大的两件事。随后,因为工作缘故,他去了深圳,直到2010年,因为公司业务发展,他来到惠州发展。

  “因为工作原因去过许多城市,比来比去,还是惠州好,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于是决定在这里定居。”母永彤说。

  自从懂事后,母永彤便开始留意身边是否有同姓人。他说,多年前父亲从电视上看到南开大学原校长、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母国光的事迹,赶紧告诉了他,他一阵惊喜,赶紧上网去查。后来他又从电视上看到一位电影人名叫母铁军。几年前,给他装修房子的师傅曾提起过有个业主也姓母,但一直没见过面,此外,他在惠州再没听过也没见过别的同姓人。

  “既然有姓‘母'的,那有没有姓‘公'的?”不过他查了一下:有姓“公孙”的,还有姓“龚”的,就是没有姓“公”的。

  尽管姓氏特别,母永彤在给女儿取名时并未纠结。“注意平仄押韵没有歧义就好了。”他说,因为女儿早上出生,他给取名“晨”,考虑到叫起来顺口,又在中间加了个“雨”字。

  随着年龄增长,“小母”渐入中年。“现在朋友之间一般都是 ‘老王、老李'地叫,但叫我‘老母’,总感觉占人家便宜呀。”母永彤笑道,更搞笑的是,现在与他在淡水同住一个小区的有个朋友姓“豆”,周边人都惊呼:“你俩一个姓‘母',一个姓‘豆',绝配啊!”

  没渠道了解本家姓的来源

  母永彤说,自参加工作后,他就下意识地去思考自己姓氏的来历。不过,因为父亲早年当兵离开家乡,自己又只是小时候在老家寄居过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对老家的认识和联系很少,他至今对“母”姓知之甚少的知识还是来自网络查询。

  “我祖籍四川南充,据查母姓一支是明末清初迁到那里的,目前全姓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河北等地。”母永彤说,因为姓氏的罕见,他不用担心和别人重名,因为上网一查,还真没发现第二个“母永彤”。

  几年前,在佛山工作的弟弟加入了一个“母氏QQ群”,把他也拉进去了。“像是找到组织了。”母永彤说,只是随着微信聊天兴起,后来QQ群里的人聊天少了,大家也没深入地去探讨姓氏的问题了。

惠州罕见姓氏:“老母”和“老豆”同住一小区

  

  豆:念“dou(四声)”

  豆姓渊源众多,最初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穆王的御马师造父之师傅泰豆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在全国姓氏中,“豆”姓排到500位之后。据惠州市公安局户政科统计,全市惠州户籍人口中,“豆”姓只有24人!

  被叫老豆我也没办法

  “豆子、豆豆、小豆、老豆……名字就是个代号,随便大家怎么叫,我都可以接受。”今年32岁的豆双宏眨巴他的一双眼睛,诚恳又无辜地说。身材高大的豆双宏说话耿直、坦白,简直是憨“豆”一枚。他说他一直只是觉得自己的“豆”姓很少见,但从未想过这个少见的姓与别人的大姓有什么不同。

  父亲六兄弟两姓“豆”四姓“窦”

  豆双宏父亲共有六个亲兄弟,原本都随爷爷姓“窦”,村里姓氏杂,但也就这一大家子姓“窦”。后来,不知怎么搞的,“窦”姓写成了“豆”姓,父亲6兄弟也就姓了“豆”。再后来,老大、老二两个伯父和老五、老六两个叔叔改回“窦”姓,而 排行老四的父亲和三伯父依然姓“豆”,到了他们这一辈,也就各自随父姓了,所以现在他们一大家子分成了两个姓。

  “一个音,却是两个不同的字,听家里人说‘豆'是‘窦'的简体写法,以前都换着写。”豆双宏说,反正他在村里上小学时,身边也就堂兄弟姐妹和自己姓“豆”, 虽觉得自己的姓少见,但其他杂姓也多,并未觉得稀奇。

  老师把“豆”姓登记成“王”

  “豆子的‘豆',土豆的‘豆'。”从小到大,豆双宏都这样介绍自己的姓。大部分人认为是“窦”,有的则听成了“肚”,还有的想象成了“杜”,心情好时他会一一纠正,一般情况下他懒得去解释。“反正就一个姓嘛,没所谓的。”他说。

  因为“豆”姓少见且笔画简单,写得潦草点就容易认错,豆双宏就吃过这样的亏。他说,小时候村里小学只能上到四年级,五年级考试升学到别的学校时,老师愣是把他的姓登记成了“王”,害他在分班通知前一顿好找。

  “豆子、豆豆、小豆、老豆……”豆双宏的外号多,身边人随意叫,他也乐得全盘接收,“名字就是一个代号,没所谓。”关于“老豆”,豆双宏一本正经地说:“我知道粤语是 ‘老爸'的意思,但没办法,还是有人这样叫我。”

  “豆”姓其实是“窦”姓?

  豆双宏当过两年兵,2008年退伍后来到深圳找工作,进了现在的物业管理公司,一直做到现在。2010年,因为公司发展所需,他来到惠州,先是在博罗呆了3年,然后来到惠阳至今。如今,他已在惠阳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经常有人说我的姓少见,我也这么觉得,但之前没特意去了解过。”豆双宏说,直到有一天他在小区里认识一位姓“窦”的业主,窦伯跟他聊了些“豆”与“窦”姓之间的关系,他才对自己的姓有了些许认识。

  豆双宏说的这位业主叫窦贵忠,今年60岁,老家河南省平顶山商水县西华县。热心的窦贵忠从家里拿了一本西华县2014年编修的《窦氏族谱》向东时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村子叫“窦湾村”,但上世纪60年代左右,村里人普遍文化程度低,认为“窦”难写,都把自己的姓简写成了“豆”,而登记机关也没谁认真考证这件事,怎么报就怎么写了。上小学四年级时,他认识了“窦”字,便自作主张把“豆”姓改成了“窦”,后来家里人也都一起改了过来。不仅如此,他后来还向村里提意见,把一直误写成“豆湾村”的村名也改了过来。

  窦贵忠说,如今村里人有的已经把“豆”姓改成了“窦”,但有的仍姓“豆”。东时记者看到,这本《窦氏族谱》的前言里有写:“商水、西华窦姓族人,在登录户口、办理身份证时,误登为‘豆’,在本次修撰族谱时,一并更正为‘窦’本字。望我族人尽量找机会将误登之字更正,在今后的出生登记及就业升学之时予以正本,或再在户口本上追加曾用名。”

  综上,窦贵忠认为,豆双宏其实就是姓“窦”。这一点,豆双宏没去较真,他认为现在的姓也挺好。如今,儿子一岁多,就随他姓“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豆氏家族圈

全网第467大家族
已有8万位宗亲
99+

豆氏家族圈

全网第467 大家族
已有8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豆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豆氏网
炎黄豆氏网(dou2.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豆氏新闻,豆氏话题,豆氏名人,豆氏源流,豆氏文化,豆氏企业,豆氏族谱,豆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豆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豆氏宗亲网站。
炎黄豆氏网以弘扬豆氏文化,传承豆氏文明,促进豆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豆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豆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新闻
叶氏新闻吕氏新闻曾氏新闻董氏新闻肖氏新闻田氏新闻袁氏新闻卢氏新闻余氏新闻蒋氏新闻钟氏新闻傅氏新闻于氏新闻苏氏新闻魏氏新闻沈氏新闻程氏新闻蔡氏新闻任氏新闻汪氏新闻杜氏新闻谭氏新闻姚氏新闻丁氏新闻戴氏新闻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