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钟山董氏宗亲,自从1991年得到浙江温州平阳县董剑华带来他们1981年重修的《董氏宗谱》后,如获至宝!该宗谱记载从炎帝开始,到董父被舜帝赐姓,一批董氏先才。更可喜的是,千年来,董廷海的宗谱记载是从:“世及洪武年间,吾中兴始祖讳董廷海公,原籍南京临江府珠玑巷人氏,不登仕籍,连枝有四,尊讳:江、湖、河、海是也,彼时洪武二十四年迁遇元故臣月鲁贴木儿叛,合德昌会川诸番攻建昌。转攻苏州及临江府珠玑巷,一省地方扰乱。而民无家可归,兄弟妻子离散。吾始祖因而单身来西粤平乐富域,暂居雉鸡山下,再移居珊瑚大塘岛,娶世祖婆卢氏,生二世子董光公,前有石福山印人,此为东山,真神异也。三徙至董家洞泉溪老寨岭顶居住,兴家立业。”,传说有一只白鹤飞在四方坪,所以,人丁兴旺。后来的风水先生,要求后人种植大树,也就遮住了白鹤的起飞,于是村子再迁移到现在的钟山回龙泉溪居住地。同时,浙江平阳的宗谱记载一百廿七世代的董德威有“廷,江、河、湖、海。且廷海与兄迁南京”,这样,历代的宗谱也就接上了,可喜可贺。于是,公元1994年,钟山董氏也开始重新修谱了!
在信息不发达以及电脑尚未普及的时候,没有那个人能够翻阅大量书籍,也无法实现寻找那么多的资料。能够从祖宗先辈记载下来或有文化的祖先能够了解一些历史而把宗谱做得像样一些也是功德无量了。这就为先前的宗谱记载留下了难以避免的错误。
首先,是炎帝以后,我们看现在的资料,可以得到如下: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轩辕即黄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即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这与浙江平阳董氏宗谱记载不一致的。
其二:根据该宗谱进行整理,列表如下:
名字
炎帝
董父
董仲舒
董偃
董承
董奉
董成
昌
晋
世代
1
15
72
77
85
86
100
110
110
出生年代
黄帝(前2697-前2599年)
舜帝赐姓
公元前
179年
汉武帝时期
?~200年
在世220―280
咸通7年866年出使成都
?――896年
723――799年
统一估算时间
公元前
2700
公元前
179年
公元前
140年
公元120年
公元220年
公元826年
公元810年
公元723年
以董仲舒开始计算
代数
1
7
15
16
30
40
40
出生相距时间
0
39
299
399
905
989
902
代均时间
6
19
25
30
25
22
从表中可以得知:炎帝到董仲舒,仅仅为72世代,却相距2600年,每一世代相距36年?又从董仲舒开始,到董晋,世代间隔时间基本合理。但是,董成应该在董晋之后?同时,同兄弟的董昌和董晋,死亡时间相差97年。那就是董晋的大哥比董晋起码多活了98岁。假如董晋享寿86岁,则董昌变成185岁,这是不可能的。则肃宗到僖宗就12各皇帝,肃宗(在世711――762年,在位756――758年),僖宗(在世862――883年,在位873――874年)。两皇帝出生时间相距151年。那就推定董昌和董晋不是两兄弟,董晋起码比董昌早5代以上。
而董晋的四个儿子与历史记载的唐朝宰相董晋的官职以及他的四个儿子一致。排出不是同名同姓。
更有不解的是,董仲舒是董父的的58世孙。考究董氏来源,有舜帝赐豢龙氏为董父(等同官名符号),也有不同来源的以官为氏的春秋期的辛有(后裔有董狐、董仲舒),还有以姓为氏的任火神祝融后裔参胡姓董为董氏,西汉功臣有匈奴人董金吾及东汉公孙述的后裔等。这样,董仲舒是辛有的后裔,不是董父的后裔?
因此,浙江温州平阳县公元1981年的《董氏宗谱》仅仅作为参考。仍有许多错误的地方,尚待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