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刊丛氏宗谱后序
国需传史,史可知古明今;地需修志,志可知民知俗; 民需修谱,谱可知祖寻宗。撰史、修志、寻宗、续谱实乃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之首要大事。想吾丛氏一脉自魏黄初元年东迁,历经沧桑。迄今已一千七百余载,后裔遍布四海。若兄弟不识其伯仲长幼,不辨其行辈,实为人之恨事。续谱刊世,使吾丛氏后裔忆祖育之恩,敬祖知尊,长幼有序,方不羞为先祖之遗脉也。嗟乎!盛世续谱,实乃吾辈之大任。但刊行吾丛氏传家之书。应以有德有识有能者为之,窃思吾学不过小通,年不逾四旬,德何是以服众。然思吾祖之宏德,为保谱续谱而负重遂不惮识之浅,不惧集之难,不悔财之耗,结四方有德、有识、有能之士,集腋成裘,以期成此壮举,虽不免失之大胆,但为祖为后,亦不怕贻笑大方之家矣。
丛氏谱牒,自兰祖口述,由长孙伯栋与栋子思绍创论此本,迄今已近四百五十载,虽沧桑巨变,延至民国初年,支系均论续分明,各支大都存有支谱。迨至二战以来,谱系流失分散,名人不见经传,支系不得汇续。想吾丛氏,学为文登之首,族为文登之冠。自元以来,世代簪缨,德佑祖以上,世代久远,漫不可考。兰祖之后,历代先祖史有可据,志有可考。唯近代族中之佼佼者,谱中不传。实为憾事,或清来先辅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于日本后,以身任教,誉满鲁西南,有“圣人”之称之禾生老先生,或辛亥革命革命首义一门三烈,或邑之教育巨匠智珠(哲亭)老先生等知名人士及海外大贾,其可便其沉沦史谱之外。余每于俗事之余,思之夜不能寐,经访得族中长辈树乐与树宾(仲隅)二老及龙海君,虽逾忘年,其识共也。吾等自发创立丛氏宗谱支谱刊行续汇筹委会,实想以砖引玉。四海德才兼备之士,集众家之长,使吾族谱牒早刊于世。
吾视诸谱刊抄纷多,现有邑之仲隅先生学禀家传,集四乡之谱,纠古之谬,理今之讹,整理抄写宗谱家乘,其中各有增补,皆出之有因,实为不可多得之善本,吾等暂将此为底本,复印十多套,赠之四海,望各方有识之士,阅而回言以期完善,早日刊行问世。关于各地支谱,汇集尚需时日。各地族人或书信告之,或亲认其宗,殊不致遗其一脉为憾也。
余窃得家传幼而嗜古及长于社会,于学、于商、于官,每无一成,但一遇谱牒,一谈吾族之名人则彻夜不倦,近年来,邑之树乐、仲隅二位指教,并获诸多志同道合者在默默奉献。如黑龙江省伊春市翰章老先生,经历五六载,发信近千封,汇集资料,写下十余万字之丛氏宗谱,实为目前不可多得之珍品,其余如凉水湾村树仁老先生及余同辈晓峰、培庆诸君,均热心于此道者。嗟乎!众志成城,前有来后不继,吾敢不尽微薄之忱,即以终身之力投入亦不悔也。谨序
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仲夏
二十二世孙松坡敬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从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