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化鳌,字应祥,号云衢,成年后补为县学庠生(秀才),以品学兼优著称。化鳌恪遵孝道,父母病故,居丧期间拒绝饮食,忧戚万分,以至于时届中年竟两鬓尽白。家产丰厚,分家时,能尽让弟弟按其所需取之。分家后,见柜厨里存有价值数千金的借贷契据,化鳌笑说道:“古有孟尝君,为乡邻所拥戴,我为什么不能仿效冯谖,也来一个[焚券市义]呢?于是便将其契据全部焚毁,真的成为“冯谖第二”。乡邻们闻之多称善哉!
褚化鳌死后十一年,其子德培便考中进士,做了柱史官,后晋陕西道监察御史等职。
褚德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应该说正是这位御史公的崛起和显赫,才将南常褚氏的声誉推向了极致。
褚德培,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少小颖悟,十岁即能操觚为文,县令解经邦见之甚感惊异,称赞道:“此乃大器也!日后必为国家栋梁之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褚德培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晋京参加戊辰科殿试进士及第。其殿试所作皆金科玉律,字字珠玑,为一时名文。褚德培科考之初,即遭逢乱世,内有魏忠贤擅权,东厂阉党“五虎”、“十狗”、“四十孙”等遍布京城,大加杀戮,民生不保;外有高迎祥、李白成、张献忠等起义军遍及川陕,危及京畿。继之清兵于关外虎视眈眈,辽东告急,内忧外患迭起,明王朝危在旦夕。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死,朱由检继皇帝位,号曰崇祯。
朱由检即位之初,颇思振作,先是诏诛魏忠贤及其党羽,昭雪冤狱,起用忠良,继之又强化军机,以靖边乱,颇有生机。怎奈明王朝元气丧尽,积重难返,任凭崇祯帝万千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无力回天。为应付后金的进攻,崇祯帝优先加强蓟辽边防,加派辽响;为农民起义,朝野上下节衣缩食,以增加剿饷;为操练士马,则加派练饷。“三饷”负担已超过农民收入之半,再加上其它京用杂项催征,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荒年饥岁则人相食。
褚德培进士及第,授官征仕郎、行人司行人后,随即被派往剑南(今湖北利川县)任职。适逢后金(清)太宗皇太极率兵进犯,围困北京,崇祯帝急诏命褚德培改任军职赴京勤王。情急之中,褚德培拜别父母,将幼子寄养于白沟河店家,亲率三千乡勇驾车北上,抵京后缒城而入,参加了京城保卫战。京城之危即解,褚德培又率兵东驱清兵三百里,奏凯而还。此后,褚德培被任命为西御史台。褚德培正色山立,执法严明,曾数度上疏,皆系国家大计。时有大司农官某庇奸渎职,被褚德培连上四疏予以攻讦,直至将其查办,在京中引起震动。
崇祯四年(1631年)秋,明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兵援辽,至吴桥叛变,还兵沿途大掠;至十二月,败济南官兵,直驱登、莱等地。翌年正月,孔有德终至登州,击败来援官军,乘机抢占登州城。崇祯六年(1633年)初,官军攻克登州,孔有德、耿仲明携家口渡海欲奔旅顺,被阻,屯双岛,请降于金。四月,金命朝鲜资助孔有德,派兵迎之。时朝鲜助明,正堵截孔有德,见金兵来援,乃退。孔有德遂降金据辽,回师攻明。
明王朝连年用兵,国库匮乏,不惜加重赋税,横征暴敛,山东大部首当其冲。因登、莱战祸,糜费浩大,民众所负赋税尤重。特别是鲁南兖东等地,非但赋税加重,而且还将奉命将官府所敛物资运至千里之外的登、莱战场,致使兖东民众苦不堪言。又因连年征缴,饥民无以交纳,致使拖欠数额连年增大。官府催逼日紧,’饥民则朝不保夕,流窜外徙。
鲁南尽属兖州府,峄县等地位于兖东,是为褚德培桑梓之地。时值“三春告荒,斗米三钱,饥民嗷嗷待哺无日”之际,时任西御史台的褚德培愤而上疏,要求减免山东赋税,并请蠲免兖东拖欠税额,但未得获准,却遭到崇祯帝的切责:“朝廷轸惜民隐,岂蕲优恤?但近来各地方多事,屡请留饷,国计愈拙,何得
概议蠲免?”
崇祯六年(1633年)五月初一日,褚德培冒死上书《请蠲兖东拖欠疏》:“题为臣乡,水火虽脱,劳民风鹤可虞,敬抒刍议,仰祈皇仁,以轸遗黎,以安重地事。”
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文章来源:中华褚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