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登录/注册
开通会员
下载APP
我要投稿
新闻
族谱
开始寻根
2017
04-17
新闻动态
分享

2006,乡村旅游看山西


村院是一座院,院是一村―――西湾村

黄河九曲十八湾,在它奔腾跳跃穿行于秦晋大峡谷的中段,有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古村―――西湾村。

越古朴的造型,越能感受自然和神灵的默化。被首批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西湾村,位居山西临县碛口镇两公里处,它是明末清初时期,随碛口镇水陆码头一并崛起的一个村庄。村中建有质量很高的高门大院,村民们的始祖陈师范,便是利用碛口黄河古渡的商贸条件,做担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而发达起来的。到明代末年,他已称得上是较为富庶的商人了。于是他在湫水东崖,紧邻碛口西湾的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上,建起了村落。西湾一带山多地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西北朝东南,形成避风向阳,靠山近水的格局。

现在西湾村两米多高的院墙已经残缺,一些新窑洞也参杂其中,只有核心部分还保留着,西湾民居是典型的吕梁风格的四合院,现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处院落。整个建筑群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布局合理,防洪排水畅通。大院内横有两条街,竖有五条巷,把全院有序地联系起来。院之间又有小门相通,只要进入一个院落,就可通过小门游遍全村,真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

整个村庄相对封闭,并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原始风貌,一些新房都建在村外,因此村落形态保持得也非常完整。其实在这样的黄土山顶用砖瓦山石构建一个如此规模的村庄已属不易,更何况这村庄建立在百年之前,也难怪不少游客都惊叹于此了。

地上地下双城子,堡垣高宅博物村―――张壁村

张壁村是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的一个行政村,又称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拨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古堡堡墙长13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堡内有一条用红色石块砌成的“龙脊街”,两侧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五大神庙建筑群。

据村民们介绍,村中的每条巷子里都发现过地道的入口。地道还和全村的11眼水井相通,井壁上有洞,既是地道的入口,又便于躲在地道里的人汲水维持生命,还是很好的通气孔。虽然现在地道的大部分已经淤塞,但在村子南部清理出来的已达一千多米。若把村民所述的洞口位置连接起来,地道的总长度足有近万米。地道内宽处可并行―人,窄处仅通过一人。

这条地道挖于何时?是整体一次挖成还是历代逐步拓展而成?它曾经起到过什么作用?前人没有留下一点文字资料,也没有口传。由于多次的地震和洪水造成的塌陷,地道的全貌已无法知晓。张壁村地道终于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独有。

有一种精神难以忘怀―――大寨村

大寨是太行山麓松溪河畔的一个小山村,在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距太原168公里,从太原走太旧高速公路3小时即可到达。这里曾经是六、七十年代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后,曾吸引了1000余万人次慕名来大寨参观、学习、旅游,不少国家的元首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寨门上的“大寨”红字依然十分醒目。一进村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大字便映入眼帘。不过,这条标语只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而往昔的那种狂热和骚动在这里已无处寻觅。走进村内,街道路旁干净整洁,一家接一家的民房不是挂着旅游住宿的牌子,就是贴着地方家常菜的标志,见过世面的村民们彬彬有礼地向游客打着招呼。

过去那株用来上吊自杀的老柳树如今根如盘石,形似苍龙,峻峭挺拔,枝叶茂盛,肃立在村口迎接游人,故称“迎客柳”。不远处的陈永贵故居是一处低矮的瓦房小院,陈设雅静简朴。四周依山筑砌的百余米长的“下窑洞上砖楼”的民居建筑,是大寨的特色景点。游人可进宅穿院,向老乡问长道短,品尝大寨食品,或与村民耕耘田间。村中有新建的小学、科技楼、保健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可以看到大寨的“五有”和“三不”的新风尚:老有靠、小有教、烧有保、病有报、考有奖和运输不用挑、吃水不用吊、有病不用跑。大寨人纯朴友善、热情好客的民风,定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名相故里―――皇城村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区就是以这组古建筑群为载体兴建的。

皇城村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至今仍旧有保留较为完整的故居“午亭山村”。1998年,皇城村启动了“三门七楼十条”景点的复修建设。1999年,二期工程对相府所有建筑及陈氏墓地进行了创造性复建。基本再现了康熙的老师,大学士陈廷敬为孝慈母而建的“阳城皇城”的风貌。

皇城相府分内外城建筑。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于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年建,外城为陈廷敬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所建,城门正中石匾刻“中道庄”三字。该村在明清里甲制时代,一直属于郭峪里。民国年间及解放后到1960年,该村属郭峪乡或郭峪管理区。1961年成为独立大队,1984年成为行政村。上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称黄城村,但该村印章打破禁区刻为“皇城”村。

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西文兴村

西文兴村以“柳氏民居”出名。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后人曾在山西沁水县境内的“柳氏民居”聚居数百年。

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目前仅有50多户人家、200余口人,村民多为柳姓,民居现仍存有“河东世泽”及“司马第”两块门匾,道出了西文兴村与河东大诗人柳宗元的渊源。“柳氏民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依山而建,起势作“凤凰展翅”,总占地面积达30余亩。整个建筑大体分为外府区、中部、内府区等三个部分。内府区为全封闭建筑,进入内府区只有两门可通,其四角有小戏台、观河亭、赏景亭、府门楼等。

“柳氏民居”现存完整民居院落七座,残院十二座,但原址保存尚好。庭院建筑形制大致相同,皆为四合院式,院门偏于一角。宅第的大门均有牌楼装饰,有石狮石鼓相镇。院内四方均为二层楼阁式建筑,其中北房为高阶台,宽走廊,每院四角又另有一小院,房屋四间,为明清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建筑风格。另外,“民居”中还藏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四十余座、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中唐代“画圣”吴道子画碑三座,堪称国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陈氏家族圈

全网第5大家族
已有6330万位宗亲
99+

陈氏家族圈

全网第5 大家族
已有6330 万位宗亲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

{{memberTotal}}名宗亲正在热聊 快来加入
{{t.username}}:{{t.content}}

陈氏人脉

{{item.username}}
{{item.userAddress || ''}}
{{item.userCompany || ''}} {{item.userJob || ''}}
下载APP寻找您的宗亲人脉
关于炎黄陈氏网
炎黄陈氏网(chen.zupu.cn)是族谱网旗下姓氏网站,这里汇集陈氏新闻,陈氏话题,陈氏名人,陈氏源流,陈氏文化,陈氏企业,陈氏族谱,陈氏寻根等内容,汇聚各地陈氏宗亲联谊会,打造权威的陈氏宗亲网站。
炎黄陈氏网以弘扬陈氏文化,传承陈氏文明,促进陈氏宗亲和谐为宗旨,是目前国内涵盖丰富陈氏资讯的姓氏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公益性的陈氏文化交流平台。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百家姓源流
查氏源流谷氏源流霍氏源流滕氏源流裴氏源流欧氏源流舒氏源流凌氏源流盛氏源流欧阳氏源流冼氏源流鲍氏源流屈氏源流房氏源流饶氏源流喻氏源流艾氏源流卫氏源流解氏源流时氏源流冉氏源流宫氏源流项氏源流闵氏源流阮氏源流
热门姓氏
炎黄王氏网炎黄刘氏网炎黄李氏网炎黄张氏网炎黄陈氏网炎黄周氏网炎黄杨氏网炎黄黄氏网炎黄赵氏网炎黄侯氏网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微信登录
手机号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验证码登录
    注册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族谱网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您的密码过于简单,请用手机验证码方式登录,并及时前往族谱app修改密码
    点击查看详情
    扫描二维码下载族谱APP
    手机验证码登录
    下载族谱APP
    置顶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