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和由来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二月二成为民间节日始于伏羲。伏羲“重农桑,务耕田”,会在每年二月二这天亲自下田耕种。周代定礼制后沿袭了这一传统,在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从国君到大臣都会亲耕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最古老的农历节日之一。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是因为虫蛇、蚯蚓等动物被惊蛰的雷声惊醒后纷纷苏醒,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夜观天象苍龙抬头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向七个星宿为一组,并根据它们的形
【阿族说时令】农历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腊月有哪些习俗?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为什么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呢?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古人非常重视祭祀,认为祭祀乃是“国之大事”,把岁终祀祖先、祭众神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商朝时,每年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浩大,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