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专栏首页 >历史综合
秋分祭祀风俗
秋分祭祀风俗 导读:

  秋分在祭祀风俗上自古就有,传说古代早期,秋分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在古代时候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民俗活动,所以秋分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祭月节”而因为农历月圆月缺的月相原因,其实中秋节便是由秋天祭月演变而来。


  从古籍中来看关于秋分祭祀的传统上可以参考《礼记》,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 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北西南四个方向。而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有记录“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等相关的描述,溯源古时,早在秦朝各地就建有日月祠的记载。在今日, 秋分时虽然祭祀的风俗并不如古时,但给人们留下的历史印记依旧存在。

...
文史图集精选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含义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今日秋分,你知道秋分吃什么最养生吗?
今日秋分,你知道秋分吃什么最养生吗?
今日秋分,秋分一到意味着气候正式进入秋天,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一到秋季由于气候干燥,换季等各种原因,腹泻、咳嗽等日常的小疾病就会频繁发生。所以,秋季的饮食和养生一定要注意起来。秋季日常吃什么?在岭南地区,
古代的祭祀礼仪主要有哪些?
古代的祭祀礼仪主要有哪些?
古人一般把祭祀的礼仪叫做凶礼,凶礼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丧礼,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荒礼,是哀悼凶札,凶是指年谷不登,札是指疫疠流行,亦称“札礼”,即天子和臣下以减膳、撤乐等礼仪表示同情;吊礼,即祸灾时应行的慰问礼仪;袷礼,是指战败而丧失财物予以救援的礼仪;恤礼,是对遭寇乱的诸侯国派遣使者慰问、存恤。先秦以后,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表现近祖崇拜,对象是新丧的亲属,整个仪式在服丧期间举行。从《礼记》到称为正史的二十五史,对凶礼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礼记·丧大记》记载了丧礼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之将死到亲人守丧
诗经中的祭祀文化有哪些?祭祀为什么在古代如此重要?
诗经中的祭祀文化有哪些?祭祀为什么在古代如此重要?
祭祀诗起源于原始社会,一直沿至周代。《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经》中的祭祀诗是指那些在祭祀活动中咏唱的赞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有祭祀山川、祭祀农神等,但更多的是祭祀祖先的篇章,其突出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观念与鲜明的政治目的,及对祖先、神灵的模糊刻画,展示的是人在回顾中追寻远祖的根源,将传统化为
文史线索
颛孙师: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颛孙师: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颛孙师(公元前504年—?),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战国时期陈国人,孔
1899次浏览查看阅读>>
古代天子吃饭祭祀为何要用九个鼎和八个簋它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古代天子吃饭祭祀为何要用九个鼎和八个簋它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古代天子吃饭祭祀为何要用九个鼎和八个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
4048次浏览查看阅读>>
祭祀文化发展到极致的古蜀国和殷商王朝,和三星堆有什么关系?
近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文物的出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3000年前古蜀国文明的向往和讨论。与古蜀国同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样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雄踞中原,即殷商王朝。殷商王朝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是一个围绕着祭祀来运行国家大事的强大政权,将中国远古祭祀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商王朝祭祀情景祭祀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现代人们的祭祀比较文明,总的来说不外乎上上香,烧烧纸,磕磕头,摆点供品,跟逝去的先人说几句祈福的话,祈
3788次浏览查看阅读>>
古祠堂除了祭祀先祖,还有什么其它作用?
宗族祠堂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既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图片来源于网络)时代在发展,宗族观念不
1068次浏览查看阅读>>
相关专栏
·
江豚是几级保护动物
·
三观是哪三观分别是什么意思
·
离2023年过年还有几天时间
·
弓姓氏的由来
·
沙县小吃是哪个省的
·
朱允炆当了几年皇帝
·
许氏独特好听的女孩名字
·
郎姓取名女孩子
·
宋代诗人苏轼
·
乔姓宝宝取名
·
封姓男孩好听的名字
·
正月十五夜古诗
·
汝南袁氏
·
铜陵市江村古民居
·
江苏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
倡导网络祭扫
·
杨氏大宗祠
·
帅氏家谱字辈
·
廉姓家谱字辈
·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
四川漆氏
·
丁汝昌人物简介及事迹
·
鹿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
谷雨吃什么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2022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