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族谱网
登录/注册
置顶
首页 >专栏首页 >历史综合
庙会表演有哪些
庙会表演有哪些 导读:

庙会,又称庙市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庙会表演:

 

1、高跷

 

高跷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既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

 

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

 

常用道具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角色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

 

2、背棍

 

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山西传统民间艺术,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据说当时人们在新春元宵节观灯火时,娃娃们多由大人顶在肩上观看。

 

一般来说,铁棍上演员都是只有表演而没有演唱,属于造型艺术那一类。棍的民俗文艺活动,也是山西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种表演艺术逐步演变发展,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揉合在一起,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正名为背棍、铁棍。

 

3、舞龙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舞蹈者持中国传说中的龙形道具而得名,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

 

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舞龙这项民俗表演活动历史悠久,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
文史图集精选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铁棍与背棍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铁棍与背棍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铁棍与背棍,太原铁棍,是原“太原县”(今太原晋源区)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太原铁棍,造型精美,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高跷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高跷
中原文化—民间艺术—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
民俗大观—民间节会—太昊陵庙会
民俗大观—民间节会—太昊陵庙会
民俗大观—民间节会—太昊陵庙会,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太昊陵朝祖盛会是天下第一庙会,会期一个月。   太昊
京城里最早的庙会兴起于明朝常有近千小商贩
京城里最早的庙会兴起于明朝常有近千小商贩
京城里最早的庙会兴起于明朝常有近千小商贩,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
汉族习俗汉族传统庙会有多热闹
汉族习俗汉族传统庙会有多热闹
汉族习俗汉族传统庙会有多热闹,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
传统庙会的由来揭秘古代的庙会是怎么来的?
传统庙会的由来揭秘古代的庙会是怎么来的?
传统庙会的由来揭秘古代的庙会是怎么来的?,庙会的由来: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
古代人们如何过七夕节妇女可穿盛装逛街赶庙会
古代人们如何过七夕节妇女可穿盛装逛街赶庙会
古代人们如何过七夕节妇女可穿盛装逛街赶庙会,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有了妇女节,只不过那时的妇女节不在三月八日,而在
庙会
庙会
历史庙会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形式之一,反映着民众的心理和习惯。从名称即可得知庙会这一风俗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远古最初的庙会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与之进行对话。每逢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由此形成。
相关专栏
·
丰姓取名
·
修家谱费用一般需要多少
·
文明扫墓
·
彝族年是几月几日
·
衡姓起源
·
明成祖迁都北京
·
黄山毛峰属于什么茶类
·
国际航海日
·
大暑吃什么
·
黑姓名人
·
鱼粉是啥
·
补冬要吃什么
·
沙尘暴
·
舞龙舞狮起源于什么时代
·
来姓起源
·
寇姓男孩名字大全
·
汝南周氏
·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是什么
·
朱元璋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
仰韶文化陶器
·
国际移徙者日
·
关姓的来源和历史
·
杭州西湖景点
·
翁姓男孩取名
官方小程序
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2022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
关于族谱
族谱网是宁波族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定位打造人类族谱大数据,记录百姓家族历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老百姓的档案馆)。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族谱网、族谱APP、族谱软件、祭拜网等产品,分别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汇集超过十万册族谱及上千万页家族档案资料,是一家专业查谱修谱平台,同时也是基于族谱大数据的网上祭拜平台。公司将通过云计算存储族谱、家庭谱,VR / AR技术建设网上陵园、宗祠,区块链打造遗嘱及生前契约,大数据寻根等服务。
族谱网APP二维码
族谱网官方公众号
族谱网(说明:不良信息举报有奖,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非法信息发布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友情链接合作或举报请添加QQ3683158972)
客户服务热线:400-990-3919 Copyright 2023 zupu.cn浙ICP备18024415号联网备案号: 33010802010815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01008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