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福建建阳蔡氏一门四代多次得到宋理宗题匾褒奖。诸如:“蔡元定卓绝之才,精诣之识,贯天地人物之理,博学而无所成名。志气豪迈,性禀高明,赋材卓绝,道德取法于当时,造诣精纯,模范仪型于后世,初赠太子少傅,再赠太子太傅,加赠少傅。”宋理宗还亲笔御赐“西山”“庐峰”大字,命元定之孙蔡杭刻于西山、云谷山。除蔡元定外,宋理宗荫封蔡元定父蔡发:“隐居求志,明善诚身,博极群书,力扶正学,阐河洛之教,诵横渠之铭。特赠太子太保。”荫封蔡杭父蔡沉:“纲维吾道,羽翼正传,精礼乐,明象数,修身持敬,勤著述,垂于百世,特赠太师永国公谥文节。”加封蔡杭:“寸心正大,赋质温良,抱经济之才,本圣贤之学,穷理尽性,真得考亭之源流,博古通今,无愧后学之轨范。加封荣禄大夫右丞相,食邑一千八百户。”一门四代均受皇帝褒奖,这与蔡氏好家风有着很大关系。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代乾宁年间,蔡家的祖先蔡炉举家南迁至建阳麻沙,世代传承孔......
汉末时期群星烨烨生辉,背景的夜空中也有着许多默默无闻者,其光滑黯淡人生却未必不精彩。本篇就来看看汉末的蔡姓人物们。梳理了《三国志》中记载的蔡姓人物们,列个名单:蔡邕yōng、蔡琰、蔡氏(羊祜母)、蔡林、蔡颖、蔡款、蔡遗、蔡贡、蔡氏(刘表妻)、蔡氏(刘表妻妹)、蔡元才、蔡瑁mào、蔡阳(扬)、蔡方。其中知名度最高者显然是蔡邕、蔡琰,后人们对于蔡瑁之名也颇为熟悉。“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奔魏”——《三国志·诸葛恪传》【蔡林,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时蔡林曾多次提出建议,但未被采纳】“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三国志·孙和传》【蔡颖,喜好弈棋,也是常伴孙和身旁的诸多士人之一】“承为人壮毅忠谠,能甄识人物,拔彭城蔡款、南阳谢景于孤微童幼,后并为国士,款至卫尉,景豫章太守”——《三国志·张昭传》【蔡款,张昭之子张承提携的人才之一,也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常......
据《福建教育史》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区区只有3个县的兴化军却举进士1014人,诸科、特奏者等742人,为福建进士总数的25%,占整个莆田进士总数(自唐至清2375人)的74%左右。这里,且不说诸科、特奏名进士,单以正奏名进士来讲,兴化军就超过千人。也就是说,宋代所取进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个是莆田人。难怪一代名相王安石会发出赞叹:“兴化多进士。”宋人黄岩孙撰的《仙溪志》记载了“仙溪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与他邑”的衣冠盛事。最突出的例子有仙游县枫亭蔡氏,从北宋天圣五年(1027)蔡滚考中进士开始,一直到南宋淳佑七年(1247)蔡仪国被录取为进士为止的220年间,蔡氏一共在宋朝产生23名进士,其中1名榜眼即蔡佃,2名宰执即蔡京、蔡卞兄弟。1.蔡兖,仙游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其余不详。......
家,是一个人的起点也是终点;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时代更迭,社会巨变,这些都未曾阻止人们寻找家族源头的努力。《郡邑乡贤》望族影像展开展清溪蔡氏重回视野乡贤祠在过去附属于文庙系统,对享祀者以及子孙都是一种荣耀,方志有传,家谱特载。2016年初,一场《郡邑乡贤》德清名门望族影像展开展,清溪蔡氏的家谱,在世人面前缓缓铺陈;享有“德清活字典”之誉的族裔蔡剑飞先生,生平全集也一并于展会上展出,一段尘封的家族记忆,也由此展开……蔡氏祖居——承厚堂已成德清县级文物保护点蔡氏一门曾出过三个状元,纵观蔡剑飞先生的一生,正是这一段状元家世的最好印证,而蔡剑飞先生,生前就曾居住蔡氏的百年大宅——承厚堂之中。宅子坐南朝北,有四进、六厢房、三天井、过廊、雕梁画栋,设花厅,多少家族风流故事已成佳话,而今承厚堂也成为德清县级文物保护点。状元及第百年史一门家世府院中承厚堂,自承建之始,蔡氏族人皆居住于此,蔡氏自宋迁居......
程洋冈蔡氏世德堂重光奉主升龛典礼,程洋冈蔡氏世德堂重光奉主升龛典礼感怀文/情系山水经桑世德堂,华丽吉重光。点主威神...
为蔡氏庙作新像,即刻扫码,参与蔡氏家族话题讨论!...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氏古民居系清末旅菲华侨蔡启昌、蔡资深父子于清同治二年(1862年)建造,清宣统...
探访宾阳蔡氏古宅,青堂瓦舍、庭院深深。在宾阳古辣镇蔡村,有一座“静若处子”的古老建筑群,那就是蔡氏...
...
...
...
...
蔡姓起源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封五弟叔度于蔡地,后称蔡叔,其子胡建都上蔡称蔡仲。蔡国经历多次迁移,最后迁到州来。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后,蔡国人以国为姓。蔡姓历史悠久,涌现出众多才子,如蔡邕、蔡琰、蔡襄等。...
一、济阳与济阳蔡氏济阳,历史悠久,战国时代曾是魏国的城邑。秦统一中国之后,分天下为36郡,西汉初年置济阳县(县治位于今兰考县境东北部),属陈留(郡)。西晋惠帝年间(公元291年-306年)分陈留郡治,置济阳郡,济阳领考城(今兰考东)。宋、金之后黄河多次南徙,济阳多次遭洪水破坏,金朝初年改称济阳县,后县城毁于洪水。济阳蔡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住于陈留、济阳一带的蔡姓大族。蔡姓大族在魏晋以前东汉时期已在陈留围地出现。当时的陈留围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家族,已是远近闻名的蔡姓大族。到了三国魏,居住于陈留考城的魏尚书的蔡睦及其后裔晋大司徙蔡谟和南北朝刘宋时期济阳考城人,官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均极为显赫。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郡望。西晋惠帝年间以前,陈留、济阳不分治,此时的济阳蔡氏称之为陈留蔡氏。晋惠帝年间分陈留郡东部为济阳郡,陈留蔡氏中的一部分又称为济阳蔡氏。已出土的《唐故定州司马蔡......
蔡氏后裔,如今灿若繁星,遍布海峡两岸。其实,早在汉魏、唐宋时期,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就有蔡氏望族的华丽身影。济阳蔡氏是大多南方后裔公认的祖根地,莆田蔡氏、建阳蔡氏则是南迁后的重要分支。此外,柯蔡同源、辛柯蔡同源的说法,也让古老的蔡氏家族多了一份神秘。蔡氏支脉济阳蔡氏南方蔡姓人公认济阳郡为祖根地秦汉时期,蔡姓人主要在中原地区生活。两汉时,河南陈留、南顿等地均有蔡姓人聚居,并出现了一批名人。河南商报记者查询史料发现,汉代居于陈留圃城(今属开封杞县)一带的蔡氏家族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就是蔡邕、蔡琰父女。这之后,还有三国时魏尚书蔡睦、晋朝大司徒蔡谟、南北朝宋国吏部尚书蔡兴宗等历史名人。晋永嘉年间,蔡氏开始第一次大移民,其主要原因是战乱。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济阳郡(今河南兰考县东部及山东省东明县南部)一带的蔡姓世族南迁,定居于今天浙江一带。“永嘉南渡”是中原汉人大规模南移的开始,济阳人蔡谟就是......
...
...
...
蔡氏族谱的字辈主要有上蔡蔡氏字辈、浙江蔡氏族谱字辈、安徽蔡氏族谱字辈、辽宁蔡氏族谱字辈、四川蔡氏族谱字辈等,《蔡氏族谱》在各地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版本的族谱,字辈因地区、堂号不同也各有区别,在族谱中48个字辈也各有各的不一样。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主要出自姞姓和姬姓,据说西周时期的蔡仲为蔡姓得姓始祖,主要的郡望有济阳郡、高平郡、丹阳郡、南阳郡、朔方郡、洛阳郡、汝南郡等。蔡氏族谱字辈观察:广元蔡氏字辈:“万春然自远培德恩光载”。乐山蔡氏字辈:“贵洪文培德孝”。巴中蔡氏字辈:“世光明远大能以永兴长君正登隆泽昌中应汝扬”。内江蔡氏字辈:“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广安蔡氏字辈:“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罗山子路蔡氏字辈:“长春福为广,国家兴乃昌”。南阳蔡氏字辈:“明荣显丗永,守正育善修。家庭惠伯仲,庆汝光丕猷”。信阳淮滨蔡氏字辈:“起西国光家振昌”。世睦堂......
夏灶蔡氏德馨堂,始建于清嘉庆九年,既公元一八零四年,原址在夏灶前厝堂村,距今已有210年,后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迁建夏灶后坑村现址,为岭南明清时期祠宇建筑风格,硬山顶,燕尾脊,两进三开张,天井两边回廊。堂上奉祀太始祖、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端明殿学士襄公,肇基祖、南宋循州教谕班公,班公季房、元初江阴卫军尉竹轩公,因竹轩公投笔从戎,报效国家而承嗣堂下之孟房子华峰公及裔下祖考、祖妣,堂号“德馨堂”,语出《尚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以此告诫世代后昆,牢记“明德惟馨”之祖训,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以德平天下。德馨堂旧址立祠以来,二百多载,孙支荣发,岁月沧桑,德馨堂虽经两次大修,终不堪风雨剥蚀,“文章”破坏,面目全非,时逢盛世,国泰民安。公元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堂下裔孙以弘扬祖德,克振家声,纷纷慷慨解囊,团结一心,堂集资重建,集族众心力财务物......
序:蔡用明,本名霁,用明为其字,后字晦仲,号见南,明代同安县人。万历七年(1579)举人,任大田教谕、长泰教谕。后任乐至知县时,解百姓伐木役之苦:播州民扰,他尽力征发民夫、调度财粮:县遇大旱,解仓赈灾:兴县学,用俸薪给师资,民皆思之。蔡用明自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就来青阳开基,即为青阳蔡氏开基始祖。其在青阳定居后励精图治,取得成就,至唐末已在本地享有一定名望,为日后子孙的繁衍昌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蔡氏家庙坐落于福建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是一座五开间两进砖石木结构的仿古建筑,由门厅、正厅、后堂及两边的厢房组成。家庙建在一米多高的石砌台基上,显得分外宏伟。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至此,蔡氏家庙便占据了当时青阳最佳的位置。......
安徽宣城:百世其昌文章道德安徽合肥:邦家有庆继善传心学遵经训立观其成崇仁尚义锐志富强群安华泰英杰荣光安徽无为:洪武多孝顺加德必昌盛安徽蚌埠:文长仕为德福建石狮:洪德奕世种孝友敦宗本修业绵祖泽公候伯卿仕福建大宇:一用士玉君国成家宗祖传守子孙式光伯仲昭烈孝友忠贞创垂功伟大启迪知深长云眜承远泽奕世庆其昌福建美林:仰思乔日迪仁义礼智信纲常皆克己奕世少通卿四川内江:俸承维应甲金廷子万文济阳肇先声汝安尔修其四川广安:任天大洪中文广齐民心万年永兴隆广东罗定:世伯日克七念万丈昌能亮性彦诚国于卿士善奕广东揭西:始基鸟丹山朝天守彩联正宗彝纪定振兴家美传高明常眷佑博厚永生全燕翼诒谋远缵成奕世贤江苏南京:“庆廷广远德登高望崇明江苏宿迁:若丕家生崇效敦同以广宗统山东枣庄:以邦赓法宪敦敬可承先世增祥继延政清国永灿忠厚传家远林秀蔚华天山东菏泽:常之希化普尚成广治勤本自昭金锡乃尔庆锦鸿安修同延世钦宪建家祥广东汕头:士君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