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在重兵的簇拥下进入石头,他不去拜见司马睿,放纵士兵四处抢掠。
司马睿脱下军装,换上龙袍,他扫视了一下四周,说:“想得到这个位置,何不早说!我自会回到琅琊,为什么却让百姓受苦!”
他派使者对王敦说:“公若不忘本朝,就此罢兵,则天下还可以平安。如若不然,朕将回到琅邪,为贤人让路。”
刁协和刘隗来面见司马睿。司马睿拉着他们的手,放声痛哭,让二人赶紧远走。
刁协流着泪,说:“我将待在这里保护皇上,不敢有别的心思。”
司马睿一摆手,说:“现在事情紧急,现在还走得了,恐怕再迟就来不及了!”
于是他给刁协、刘隗准备出行马匹和随员,让他们自寻生路。刁协年龄大了,受不了马上的颠簸,平日里也缺少对部下的恩惠,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刁协走到江乘县(今江苏省句容市北)的时候,被人杀死,首级送给了王敦。王敦允许刁家人为他收尸安葬。刘隗投奔了后赵,官至太子太傅时去世。
王敦势大,无奈司马睿百官到石头拜见、迎接王敦。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司马睿大赦天下,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食邑一万户。王敦假意推辞不接受。
当年,长安陷落,大家都劝琅琊王司马睿即帝位。王敦图谋控制朝政,怕已经四十出头的司马睿难以听任摆布,想立个年幼的。但王导不同意。王敦攻入建康后,对王导说:“当年不听我的意见,差点使全族被灭。”
当初王敦起兵,王导带领带领王家一众人等到宫外请罪的时候,尚书仆射周顗正巧路过要进宫去。周顗,字伯仁,有很好的名声,深得司马睿信任。
王导呼喊着对周顗说:“伯仁,我全家百十口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顗头也不回,径直入宫。
见到元帝司马睿后,周顗竭力向他申述王导的忠心耿耿,劝司马睿放王导等人一马。周顗所说和司马睿看法一致,司马睿同意。
周顗喜欢喝酒,几乎天天喝醉,有“三日仆射”之称。这次进宫,周顗又喝高了才出来,这时候王导等人还在宫门外等候,王导又喊周顗。
周顗又不答话,他笑着对左右说:“今年要杀掉诸位贼子,换来斗大的金印挂在肘后面。”回到家后,周顗又向元帝上书,替王导开脱。
但王导对此并不知情,以为周顗不帮他说话,对周顗恨之入骨。
王敦入建康后,问王导说:“周顗和戴渊名望较高,应该任命为三司级的官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王导不答话。
王敦又问:“如果不任三司,应该任命为尚书令或仆射?”
王导又不答话。
王敦再问:“如果不这样任用,只有杀了他们!”
王导还是不答话。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三月二十三日,王敦派人逮捕周顗和戴渊。周顗在被押赴刑场途中,经过太庙,周顗大喊:“贼子王敦,倾覆国家,枉杀忠臣,如果神灵有知,请速速诛之!”押送人员用大戟把他的嘴刺烂,鲜血直流到了脚上,但周顗面不改色。旁观者都为之动容,留下了眼泪。
戴渊被押到石头南门外斩首。
司马睿派侍中、王敦的堂弟王彬去犒劳王敦。王彬为人正直,一向又与周顗关系很好。他先去哀悼了周顗,然后才去见王敦。
王敦见他有哀伤的表情,心中纳闷,于是他们询问王彬。王彬说:“我刚从周伯仁那里吊孝回来”
王敦发怒道:“周顗自己找死,你为什么要去吊孝!”
王彬回答说:“周伯仁是长者,也是您的亲友。虽然他在朝廷不算忠直敢言,但也没有结党营私。却在大赦之后被处以极刑,所以我感到悲伤。”
王彬越说越生气,他数落王敦说:“兄长抗命犯上,杀害忠良,图谋不轨,祸及门户!”王彬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暴跳如雷,严厉地说:“你狂妄至极!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当时王导也在场,替王彬担心,劝王彬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我见了皇上都不想下拜,现在没有什么可跪拜的!”
王敦说:“脚痛和脖子痛,哪个更痛?”
王彬毫不畏惧,最后还是没有下跪。王敦也没有杀他。
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档案,见到了周顗替自己辩护的奏章。王导颤抖着拿起奏章,眼淌热泪,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有负好友!”(这就是这句话的出处)
从这件事也说明,对别人好要让别人知道,闹了误会也不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