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d]
1. 哈鲁的紫色烟雾
宝具究竟是代表性欲还是食肉欲呢?作品取消生殖隔离使所有物种荷尔蒙等效且不存在特化的发情期以模拟人类社会,那么她的男女关系问题就与其原型物种“一年四季都在发情”无关了,而只与她对性的态度(例如小屋内误判了雷格西的意图时的做法),以及这种态度是否会吸引特定异性(例如小丑兔的男友)有关。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由于外表原因导致单方面被侵犯,舆论环境很可能同样不好,但内容不会是这个样子,作品的价值也就低了。雷格西与哈鲁相遇时出现了紫色烟雾,而后则有他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前看到过关于食欲性欲因果性与相关性的讨论,结论忘了。不知道台词量和食欲有没有关系),内容上一直在强调一个“小”字,或许比起食欲性欲更多的是保护欲,包括他飞扑过去后接上的动作:从背后环抱,以自己为外侧翻滚。在这个场景前恰好是哈鲁的内心独白,提到其他男性因为看到她的外貌而“想保护”“想在她身边”,发现哈鲁不是想象中那样就又离开。大概雷格西的特殊性就在于此吧。前段时间好像有个讨论是关于高达对高大男性的恐惧感。
1.5. 上文提及的对食肉欲与性欲相关性的研究在
这里,发表并不是很以前的事。作者是澳大利亚一位年轻的亚裔心理学博士。结论是受到性刺激后,男性更容易选择肉食,而女性更容易选择素食。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受到性(相关)刺激会因利必多产生性欲。个人倾向于认为食肉欲产生与否,或许与性欲同属于某种“因”所导致的“果”,即为伴生关系。例如从生理角度讲,可能是受到性刺激后人脑分泌的某种物质使人产生了性欲,而这种物质对男性的额外作用效果即是对摄取肉类(中的特定成分)的需求增强,而对女性效果恰好相反。虽然“肉欲”一词在中文及日语语境中多作为“性欲”的同义词使用,但自身对肉食的渴望究竟是如何与对他者肉体的渴望联系起来的呢(或者说,食肉欲是如何转化为肉欲的)?是否与施虐与受虐心理存在相似之处?
1.75. 有趣的是,在德语中Lust一词并不特指性欲,而是指包含其在内的各种较强的兴趣或乐趣(近似于英语中的delight);特指性欲的则是Wollust,来源于古德语词
wolalust,推测可能是拉丁语
volo(古罗马性爱之神Voluptas, 英语尚有voluptuous一词)与
luxuria(“过度,过量”,即七大罪之一的色欲)的合成。
2. “违禁品”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来自草食兽的有机物”显然不充分。
(定期且必然的代谢物作为食物提供又有什么恶劣影响呢?)可以食用蛋奶制品,即允许食用部分物种的未受精卵以及饮用部分物种的体液。但包装画着奶牛的ミルク多少还是有些奇怪,虽然可能是设有专门的工厂培训专业的工人。世界观下堕胎是否可谴责呢?
3. 食肉是重罪,但公共场所大声叫嚣恐吓似乎并非严重问题,因为围观者中没有惊呼。说真的这个桥段让我不得不联想到
丁文元和王德成(“你轧我脚啦!”“轧你脚?我该轧你嘴!”)4. 集体中忽然有人的存在消失,我作为唯半的局外人所经历的是大家似乎自动达成了某种协议,将关于这个人的记忆抹去,仿佛从来没有过这个人。而究竟大家有没有真的抹去处于薛定谔状态。或许这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灵装甲吧。正确的,或者说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