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多年 在G社倒闭后读完了 从冈田理解的御宅 到为御宅正名的活动 传承和发展文化产业 提倡做社会需要的啊宅是没错 但看到后半婆罗门鄙视泛二次元的感觉太浓烈了 无非是想说这届阿宅不行 看得太少 都是纯乐子人 复读机 没有输出 没有钻研和开拓精神 最后讲了一些社会学方面的东西 特别是为什么只有日本能发展起宅文化 还挺有道理的 算是涨了点知识
冈田斗司夫对日本otaku文化相关社会现象的一家之言,章节编排和逻辑思路较随意。内容偏向“科普”,几乎没有鞭辟入里的探讨,也没有涉及otaku文化的内在。因为相关内容稀缺且印证了当下国内某些现象,所以还有一定价值。对贵族世代和菁英世代的阐释圈内刚好有个较贴合的词“华语动漫婆罗门”。但书中不乏对自己和otaku文化的吹捧,otaku文化确实已可以作为日本象征,但远远没到世界共赏的水准,更不用提冈田略过了其中一堆糟粕。这种有失偏颇的输出不应该出现在此类书籍中。
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有「中心」存在,承认隔阂,区别在于是否寻求壁垒外的人的认同,创造沟通的出口。第三代「自我感觉至上主义」,身为御宅所必要的教养根本不了解。阿宅已死的危机感,来自共通文化/中心的缺失,与外界的壁垒即排他性的缺失(比如只要嘴上说「萌」的人就能随便混进来了)。最后算是转折了吗?壁垒消灭,并不是只在御宅文化里出现的情况,社会风气已经就是这样了,大家都在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御宅已死也没关系,至
很老套的说辞。说到底宅文化也只是回到了既不比其他文化更高贵,也不必其他文化更卑贱的现实之中。文中各种将其特殊化的描写手法让人倍感不适。而高高在上的口气也相当令人不满。
现在这个鼓励着每个人都成为创作者的时代,说不定就是宅王所期望的曾经死去过的景象//三代论的表述非常精彩,里面所提到的许多方法论在当下反而更加具有价值。虽然作者所反复念叨的自我矛盾的“御宅”已经货真价实的哪里都不存在了,但在讥讽的表象下充满热意的观点依旧能够充实阅读者作为“宅”的行事观。
御宅三个阶段的解析够精准 想达到这样的写作思路// 在日本的科幻黎明期,日本第一个青少年科幻迷团体『空问CLUB』,在一九六四年五月创刊了他们的同人志。 上面写着:『日本目前以“科学创作Club”为首,有着许多的科幻同好会。既然如此,为何还需要我们这种只有两个会员的小团体存在?老实说有没有都没差。可是为了科幻我们必须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创建此会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