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涉及剧透 | 桉暮 | 5 replies | 2024-9-30 |
すれ違っても、振り返ればそこに転んだ奇跡を思わず信じてしまう。 | エリフ・アナトリア | 4 replies | 2024-9-26 |
  | 更多讨论 » |
救いのない物語。算是我最讨厌的故事类型了,仅仅是因为不信任,猜疑而造成的悲剧。主角四人无一例外的消极,悲观,自说自话,然后各自朝着最无可救药的结局奔去。尾上最后到底和最开始时相比有什么成长?打着ミステリー的名号,在尾上无数次的获得线索的推敲琢磨之下,悬疑感甚至不如上一作集中于一点进而击破的【君の話】。故事推进基本都是靠工具人,巧合。唯独澄香这个三秋縋式的如梦似幻的,不可磨灭地热切爱着主人公的塑造值得称道。理性上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感性上不能,霞ちゃんは生き残るべきだと思う。
憋了6年结果就憋出了这么个玩意...这是准备从伤痛文学转型进军轻推理了吗?如此轮回式的,毫无拯救可言的故事是否违背了你当初要写「地洞里人们追求幸福的故事」的初心呢?尤其在对男二女二花了那么多笔墨的条件下,最后又如同垃圾一样随意扔弃。整体看下来最不应该存在行动逻辑可言的澄香反倒成了故事中唯一最像“人”的角色。尤其是男主最后找到鲸井手帐时看到的那句こんな風に、お前はいくつもの「もしも」をクリアしなくてはこの車に辿り着けない是真把我整无语了,明明引导至这一步的过程是如此无厘头,却又给了一个最现实不过的结尾,徒留空悲切。虽然突破固定套路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为此抛弃了自己的最大亮点“对于boy meets girl,那份宛如夜空中烟花般璀璨绚丽而又短暂即逝的细腻感情描写”是否有点得不偿失了。
是那个三秋,又不是那个三秋,是在三秋作品里的那种独特的容易从伦理角度思考的设定,是在男主经验性视角(作为事件的亲历者的经历和感受)和回顾性视角(反省经验性视角所叙述的经验)的交替,并且总会引出偏向恶意的猜测,是在女主一如既往的“梦幻色彩”,而不是在这次是个无论如何注定悲剧的故事,一开始就斩断了所谓救赎的可能性,不是在相比他以前的作品确实更偏向“推理小说”,不过推理还是佐料,服务于人物塑造什么的,或许用所谓的“轻推理”更适合,不是在这次女主的存在变得极为特殊,外聚焦于回忆和对话中拼凑一个完整的形象,但最后的真相又因缺失女主本人证实而无从判断。其实看的过程中我是从最初的9跳到1再到左右摇摆,观感确实不好,但觉得三秋这本算是跳出了自己又如没跳出一样,又觉得以后推三秋估计会义忆再加上这本,那就打个8吧。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我真是操了你妈妈了”
总感觉尾上和澄香都多多少少有些回避型依恋,小心翼翼地试探,为了逃避可能的痛苦宁愿选择承受痛苦。//跟朋友聊了聊,感觉之前对结尾的理解有些问题,这么一看分还是可以给高一些。
我只读过3本三秋,10年前读的三日间算是我的好球带,义忆和这本就比较微妙,毕竟比起这种让读者也跟着疑心暗鬼的带点悬疑色彩结果是互相伤害的故事,我还是更喜欢那种直接的两个人相互依靠相互取暖的故事,比起这种最后虽徒留悲伤却理所应当的现实故事,我还是喜欢那些或多或少能感到上天恩慈的都合主义的虚构故事。少年的嫉妒和谎言改变了本可以作为亲友相伴的三人的一生,沉迷幻影的少女的私心,将自己最重要的人送上了绝路,仔细想想澄香父亲的那句“你只是握着死人的手,无需内疚”就是对那几位该有的命运的正确判断,毕竟拥有宁可自己背负伤痛也愿意选择相信他人的坚强意志实在是太难了,否则也不会有看了一千年雪的猫又全宗,只能徒留唏嘘。不懂爱恨情愁煎熬的我们,都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春日樱花中,心碎了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