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Bangumi 番组计划
登录注册

哲学者の密室小说

  • 中文名:哲学家的密室
  • 册数:1
  • 作者:笠井潔
  • 出版社:角川書店東京創元社
    • 别名:ダッソー家殺人事件
  • 价格:¥1,800
  • 发售日:2002-04-12
  • 页数:1182
  • ISBN:9784488415044
  • 書誌情報:1992年8月 四六上製本 光文社 → 1996年7月(上下巻)カッパ・ノベルス 光文社 → 1999年3月(上下巻)光文社文庫 → 2002年4月 解説/田中博 創元推理文庫

推荐本条目的目录

/更多目录

谁读这本书?

/16人想读 /8人读过 /1人在读 /1人搁置
『哲学者の密室』(てつがくしゃのみっしつ)副題ダッソー家殺人事件(ダッソーけさつじんじけん)は、笠井潔の探偵小説。

1992年『週刊文春ミステリーベスト10』第二位(国内部門)、同年『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 '93年版』第三位(国内編)。

1970年代のパリを主要舞台に、謎の日本人青年矢吹駆(ヤブキカケル)と大学生ナディア・モガールの活躍を描いた、連作ミステリーの第4作である。
more...

大家将 哲学者の密室 标注为

评论

讨论版

吐槽箱

wingwing 读过@ 2024-12-31 16:40

通过密室意义与纳粹大屠杀对海德格尔提出的死亡哲学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两起三重密室的手法平平无奇,重点在于制造三重密室的目的以及不同信奉死亡哲学的人物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升华了该主题/7.4

境界-司 读过@ 2024-12-1 20:23

笠井洁在推理作家中绝对是个异类,他是真的认为需要通过本格推理的形式来传达其思想,在此基础上哲学内容不再是装饰性质的炫学而成为了主体部分。平心而论,本作算是古典风味的作品,两个三重密室的谜面设置颇具新意,但几重伪解答都存在太多假设与共犯,除剑刃拉线诡计外几乎都一眼假且乏味,家访部分枯燥冗长,以“本质直观”为核心的现象学推理难以使我信服。达索家密室莫比乌斯环式的思路扭转是亮点,集中营雪地密室脚印和拉线推理太琐碎很不符我的喜好。然,承袭自致敬作《献给虚无的供物》的“大量之死”主题演绎令人钦佩:当横跨三十年的齐格弗里德与恶龙之死密室交相辉映,那贯穿始终的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终在否定中粉碎消解,英雄的徽章注定会被无比凡庸的人们踩踏着消失。不再有特权之死,不再需要凝视死亡获取本真自我,围绕身边的微小之爱或将凝结为人类存在可能性的中心。

攻略黑须步宝贝组 搁置@ 2023-11-12 14:38

先搁置一段时间。

Giga 读过@ 2023-11-11 21:45

本作的谋篇布局肯定还有更多可以优化的空间,作品中的谜面布置的相当有趣,但对于案件可能性的探讨,尤其是达索家一案实在是过于深入以至于到了啰嗦的程度,反而让人觉得离真相越来越远。但本作的后半部分实在是精彩,跨越数十年的密室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密室的诡计本身不复杂,但是与文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达成了契合,从前半部分的云里雾里,看到后半部分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而且密室之意义,凶手之动机也和笠井潔自身之推理小说理论有了交点。同时死亡意义的探讨扣中了《献给虚无的供物》的主题,我这个《供物》粉非常感动,综合来看绝对值得一读。

旅夜 读过@ 2023-9-2 11:15

小说评价:纵使个人不喜欢笠井洁对于推理小说的诸多观点,即便对于矢吹驱所作出的龙与齐格的密室分类个人只认为是“偶然”与“人为”之间分辨的随意粉饰包装,即便个人始终认为所谓的本质直观推理法只是一种颇具逼格的侦探修辞罢了,但个人都需要承认,“大量之死”的夺还与死亡哲学的否认着实令人悍然,这是一部杰作。 洋洋洒洒七重解答,直击古今两起密室,串起不可知不可视的死亡哲学的批判,海德格尔的谋杀与失去。那些人没法自杀,也必须自杀。那是至极可悲的境界,任何勋章都会被平庸而可悲的犯人踏碎,化作被遗忘的过往,被埋没的历史。 在时间的彼端,那无言的海德格尔所提出的死亡哲学终于被粉碎了。不必向死而生,不必彷徨直面,人终将获得那对可行自我的论证的可能性。

更多吐槽 »
© 2008-2024 Bangumi (a.k.a.Chobits), some rights reserved | r543
注册时我很沉默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