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别扭,智斗部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算特别有趣,部分剧情反转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总体来看计中计的互相套娃用多了不仅不能体现人物的智力超群,还会过度消磨读者的耐心。另外要说作者对人物的塑造也比较有颠覆性,比如准备重塑大汉的董卓和足智多谋的吕布,相较三国演义的刻板印象读起来有些割裂感。
读剧本预判对手行为的极端“智斗”从潼关篇开始略有收敛,借着马超严颜等角色极具个人特色的战斗描写一定程度找回了故事中前期“千里眼”、‘陷阵营’之类突出角色“不同”的武将描写上的“各领风骚”。但用配角衬托主要角色的部分依然设计得相当敷衍,前期通过让配角短暂站在舞台中央来迅速塑性以准备之后成为主要刻画目标垫脚石的写法几乎销声匿迹,导致不同角色间极度缺乏对比,文武戏设计都陷入了角色不在同一点上较劲的自说自话。明明情节设计的核心思路是制造“反转”,却已无法让读者在信息、情绪的任一方面体会到“反转”。长篇连载榨干创作者脑汁的典型案例。
我心中最好的国漫,里面的吕布和张飞对当时的我造成的冲击太大,毕竟我之前唯一看过的三国作品是新三国。我现在还能记起张飞桃园画家的那个转身,还有孙策的那句“精彩不亮丽,起落是无常”。每个人物都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活在另一个叫三国的故事里。可惜后期套娃严重,人物也有点脸盲,并且断更一断就是好久,实在等不下去了。但是火凤的前期绝对是一部足够优秀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