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前中期对过于直白和明显的切入点感到不满,但在最后对所有伏笔进行推论时,还是被奎因折服了。可以将本作视为在创作层面上与《希腊棺材之谜》的互文。即对于那些过于刻意的,经不起深层论证的“伪线索”的解释,最后给出了另一种也许存在的可能。此外,本作还兼具了本格的趣味与社会派的韵味。书中的那张大纲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都时刻在我们头上罩着。
依旧是严谨流利的逻辑,本作在此之上又加入了对于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的探讨。 而在大众讨论中,也是在涉及动机的这一方面有所争辩。 对这种动机不认可、感到荒唐或是称之为“神经动机”说明我们无法理解,不会有共感,恰证明我们拥有正常的心理。
一个家族的悲剧,对于侦探也是悲剧。第一次看没看出这个结局在最后两页中有一个惊人的反转而遗憾不已,不过在第二次亡羊补牢后,笔者重新反思了一下:恶源于哪里,恶也许源于血液,也许源于生活环境,正如同进化论的影响因素般,一个人逐渐受此发生了歪曲,最终成为了罪恶的代理人。对比前作《X的悲剧》,第一部作品未免有啰嗦以及文笔问题甚至整体显得很单调,虽然吾不得不承认它的逻辑性完整程度是高于Y,然而内核却没超过。Y的前期同样入戏较难,吾曾两次为了入戏而不得不弃坑,直到三年后的今天用了三天的时间飞速读完了剩余的部分。不得不承认在看到最后的凶手时虎躯一震,抖动着思考为什么是它?其实前面有无数的证据揭示了此点。它也随着犯罪一步一步走入了不归路。而侦探哲瑞先生对此所做的选择前后一直都是痛苦的状态,对他而言无法相信,可又不得不采取行动。所以他的选择成就了结局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