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回归多卷本轻小说的行文逻辑,试图用一卷的篇幅去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文化祭很老套,力不从心的几人还要被互相之间阴晴不定的关系变化而不断折磨,第一卷中所引起的跨性别角色设定同时也加重了这样的不稳定性。淡淡的苦涩感,事业和、友情与恋情三重失败时所叠加的痛苦描写的尤其细腻,要是我可能文化祭搞到一半就找个天台墙角窝着痛苦去了。
个人感觉整体观感比起第一卷要好上不少,后面压抑的感觉也传递到位了,关于咲马的自我刨析,也很真实,感觉大家其实或多或少都会在不经意间有着类似的想法。但最后汐和咲马的“和解”说实话有些割裂(?)或者说与前面汐表现出的外在和态度完全不符合,全书唯一实在让我无法理解的地方就是这里,这样的态度转变实在太过于突兀了7.5
有点忘了,我很喜欢八目迷这种不直白但是什么都说清楚的写法。纸木你糊涂啊,你怎么还不懂!依稀记得戏剧与文本的对照弱了点,那时候刚刚感受过文学少女带来的震撼,也看了放浪息子,不免失落
作为系列作品的第二卷,我的评判标准比第一卷更严苛些。这本看来,作者好像并没有确定男女主相处的方式,只是在不断拉扯,其中男主的自我意识过剩看得人难受,好多次拉扯都是因为男主不合时宜的一句话导致;虽然男主后面也有自我反省,但看得我好气。整体看下来感觉作者也在摸索汐的心理,而不是最开始就确定下了,人物刻画除了“这会儿不如意”就是“这会儿想干这种事”,虽然是受害者身份但给人感觉太过随意
不做表面功夫,不搞形式主义,坚持西园路线不动摇。罗朱的剧本暗示两人相互误会又相互伤害,但是结尾的临场发挥是不是又隐喻着两人的关系柳暗花明?然而,世良同学已经看穿了一切。
读完这一卷真的是如释重负,在戏剧上演时无数次拿起与放下,三人之间的关系依旧不清不明,咲马的举棋不定实在是让人有些恼火,但好在文化祭落幕,夏希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已经过期的告白
「小丑鱼之歌」和「罗密欧与自我厌恶」,章节标题的选择比第一卷更富有诗意的内涵。价值观的冲突仍在继续;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终因自我满足的“善意”而破坏,并在最后形成了新的、更为脆弱的平衡。一切都没有解决,但在黑暗中还是出现了些许宛若幻觉的光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跳出固有思维、承认多元价值取向、鼓励积极的跨立场对话也成为了这一部作品试图探讨的深层次主题。
小说评价:感觉这一卷不应该以此中断,说到底,任何一方的问题其实都还待解决。三人的关系只是在缓慢变动着,光看上一卷以为是要全力面对自我,然而还是在外围敲敲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