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青春期一些微妙的感知与情绪时,用的很多譬喻都恰到好处,应当说青崎认真思考过写角色的互动时所应侧重的疏远与亲密的切换。只是也正如章节上给男男女女男女兄妹都排了一篇戏份,最后在结尾一锅炖,过于服务味的意图在文章细节处就体现于各种硬凹的てえてえ絵面,学弟学长那篇尤甚(就当你不会写bl吧唉,敲响那个摸脸到现在我还记得),反而与追求写实味的dk与jk拉开了距离。另外我也切实认为,日常推理不只应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决。像许多篇的动机设计都让人感到“毫无现实必要性”,以及像蜜瓜汽水一篇把文章太多的日常细节都拿来当线索,实在是紧巴得过头了。第五篇百合的立意挺喜欢,可惜情绪最终没跟上文末意图到的那个点,有些脱节。
轻松又尴尬的校园轻推理,轻松的是阅读体验,尴尬的是书中的各位。与不熟同学的密闭空间相处、好友意见相左、离异兄妹许久未见......正因尴尬,才要不断付诸于脑力想些有的没的,不管是推理还是找话题,而后迎来灵光一现。这很真实,也很有共鸣。最后尴尬消融,此乃青春(就算尴尬最后仍未消融,也同样是阴角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