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戏剧舞台的演绎把心理纠纷安排得较为肤浅,可能还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滑稽或愚蠢,设计感略重,但正要在这种偏向话剧寓言的欣赏模式下才能凸显电影载体有超越戏剧表演上限的张力。全然弥补《影武者》里断断续续的造势弊端后氛围一度进阶到了前所未有的宏大,无论文戏武戏都始终在内地里不祛魅地实行着浑厚的能量积攒,演员神态、场景地形所积备的势能伴随错落高下的开闸泄洪化为一次次冲向无形屏障的撞击和爆破;狂风呼啸、火光烛天、黑云压城,备战前以静衬动的点点鼓声如若地心传来的震颤,歇斯底里的演技也在磅礴布阵之外带来可供玩味的乐趣,够疯够狠;大郎进城被毙、老国王跳崖、三郎落马等重点“意外”存心打破既定套路对应乱世的不稳定,同时也有些草率随意;主题总结多余,但瑕不掩瑜,残阳落幕足够荒凉。各方面都是黑泽明晚年影像功力的集大成,同为莎剧改编之作在可看性上远胜早年的《蜘蛛巢城》。
「我認為《亂》⸺黑澤明 75 歲時拍攝⸺中有很多黑澤明的影子。黑澤明晚年對死亡耿耿於懷。他的視力逐漸衰退,他試圖自殺,儘管他宣佈《亂》將是他的最後一部電影,但在《夢》(1990 年)和《還未準備好(嫋嫋夕陽情)》(1993 年)中,他又回到了對死亡的思考中……當黑澤明回顧電影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時,這是否表達了他自己在 75 歲時的看法?他是否在反思,當西方樂於購買、消化和翻拍他的作品時,他在自己曾經統治過的國家卻失去了所有的權力和尊重?」(羅伯特·埃伯特)對跟《李爾王》到最後都一模一樣稍有失望,期待有所差異但並沒有。因為後十幾分鐘完全可以預料,效果一定會減弱。好在前面已足夠震撼,對絕望的塑造黑澤明已臻化境(《影武者》),所以只能說稍有遺憾,並不算是問題。反而居然又是准到髮指的火銃,《七武士》到《影武者》再到《亂》還這個套路⸺不要這麼敷衍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