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讀畢,內心其實是五味雜陳的。就文筆來看屬實是鬼才,在我看來水平要高於托爾金:史詩一般的敘事、信手拈來的原創格言和詩句,以及對架空文化和宗教所作出的細緻入微的描寫。我看了正文後的附錄時,對架空神學的長篇大論以及有關行星改造和生態的硬核描寫令我驚嘆不已。就題材來看,這本書跨越了科幻和奇幻,必須用融合的眼光才能體會到本作繁多設定中蘊藏的巨大想像力和創意。嚴格意義上,本作很容易拆成好幾個各自有起承轉合的故事,每一篇都有出色的創意,但總體來看——也有可能是系列首作的緣故——有一種找不到核心主旨的感覺。很多具潛力的設定都被揭露,但暫時沒有詳述:男主跨越時空的能力、女巫們的大計、沙蟲的起源、人類萬年星際殖民的詳情。不禁令人好奇,為甚麼人人都是神棍,並恪守封建戒律,還演變出了家族和宇航公會這樣的奇葩組織。我期待一個像基地或者海伯利安的展開。
半个多世纪前的科幻小说了,2024年趁着电影看了一下,有一种很复古的感觉。 令我觉得比较意外的是,电影对小说还是挺还原的,尤其是对应电影第一部的前两段故事,极力详尽的描述故事的世界观和厄拉科斯的环境,也让我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了水的可贵。 至于第三部分的王子复仇记,则是果真如电影一样的潦草,想必这种老套的故事,确实不需要太多的笔墨吧! 2024年看沙丘,觉得他不够“科学”是肯定的,但我也觉得他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幻想”多一些,尤其是对宗教信仰的讨论,在科技已经发展到2024年的今天,我觉得依然是不过时的。
很多设定构思已经被后来的作品化用到了更好、更适合现代读者的地步。比起原本的沙丘,星战、战锤、合金男爵,还有异形、风之谷等作品对现代读者、观众而言更易接受与适应。个人感觉后面这些作品的设定复杂度和完成度也都打磨更甚,故事的可看性也更上一层。但说起来,沙丘的这种可能性的“过时感”,也可以化为一种复古风味,如今再看反而会有别样的体验。第一部的翻译一般国内读者公认最好的还是顾备的译本,即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本,读客后来的译本反遭许多诟病。幸好2024年沙丘1的全新修订版还是采用的顾备译本。|| 目前很好奇赫伯特儿子的“沙丘衍生宇宙”到底写了什么,竟然出版了足足17册之多,而且续集故事其实只有2册,其余15册全是前传或外传,总有种过度压榨ip的感觉。目前“衍生”系列国内已经出版6册,分别为“沙丘序曲”三部曲和“沙丘学派”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