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慢镜头叙事,相当多次地用连续几页微小变化的分镜来表达时间的流动。长达四分之三的篇幅一句对白都没有,都是灯塔之上的主角对于词典中一个个词语的想象中的世界,如同看了部安静的文艺电影/7
震撼人心,世界的景象在心中敞开了、外溢了。自由,在一种想象力当中闪烁了。灯塔——石制的不能移动的舶,花岗岩造的不会颠簸的船,指明方向却无法载人去任何地方,永不靠岸。在孤独与虚无中诞生的对自由的渴望,让双脚离地,飘起离地的一米,朝着毁灭下坠,或是坠入世界的迷人中。
7.0 抒情。不过借助翻词典进行想象这事最浪漫之处还是在于名为(于人来说的)随机性的命运,在现实中发生当然再妙不过,但在故事中被创作者用预制的模式呈现出来对这种宿命感的浪漫的折损实远高于其他宿命型套路。另外灯塔怪人五十年孤岛生活的精神世界肯定是远异于常人,虽然肯定在经验之外不可能客观认知,但是把他描述为这种普世观念和正常社会基本无异的胆小好人形象也确实太没想象力了,也因此这部作品也只能是小品级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