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 青春时期的我们把一切伤心失落不得已的始作俑者归根结底于电锯男 是电锯男操纵了这一切 一切的不如意都是他害的 是他 嗯 一定是他 肯定是这样没错 那时候我们总觉得一切的不顺心的事情都不应该发生在我们身上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一定是我?怎么不是他们?我们不知道的是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论多么幸福的恋爱、梦想,或是多么灿烂的日子,你总有一天都会失去 这个世界是个地狱,是个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永恒地狱 我们不是世界的主角无法改变世界 亦或者说谁都不是世界的主角 世界并不偏袒任何一个人 我们做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爬起 青春潇洒过后一切淡淡然起来远没有青春时的奇妙了 电锯男也不在了 可能是被我们打败了 电锯男不在了可是我们还活着
本书是夹杂了作者哲学思考的一本书,探讨了探索存在主义的困境,带有了一定的悲观色彩与消极反应。本故事开篇,因为少年时期的迷茫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使得阳介跟随绘理一起战斗来打败电锯男,电锯男这一人物也是他们相互救赎的关键,但是正如文中所说:电锯男真的如同绘理之前所说的,是“为这个世界制造悲哀的坏人”吗?如果真是如此,现在电锯男消失了,这个世界就是蔷薇乐园了吗?—绝对没有这回事。我想这不是一个型的故事,这应该只是一个很个人化的故事,但是至少我们现在都很快乐。现在能够如此,就足够了。他们俩也在战斗中找到了对抗虚无的目标,可这真的是正确的方向吗?在我看来,他们俩相互凭借帮助与救赎打败了电锯男,可他们真的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打败了虚无吗?或许并没有。关于这个问题我才疏学浅,不能给出答案。但毫无疑问的是,本书表达了青少年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存在的意义的困惑,也值得发人深省
在第五节开头,阳介和渡边吹逼的那几段话把世界观和主题解释得差不多了,在现代社会,过去曾经主导人们行动和信念的某种东西破功了,导致个人欲望与外部秩序的产生矛盾。(中二时期的少年总会幻想走出无聊的校园生活,进入有趣的非日常变身英雄拯救世界)结局与预想的不太一样,一方面有点意识流,另一方面又有种让人失望的俗套感,可能给这样一个收尾反而能表现出虚无感吧,所以对于本作的理解应该还是比较开放性的。
青春期的苦闷和疾走感,因为受伤对人生无意识的逃避,成为大人需要明白的一些事情···书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這種人生並沒有什麼不好,這種人生真的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我就是不喜歡。”
这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一部电波青春类轻小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实话电波中二+略带阴郁基调的青春故事是个绝好的搭配,既有足够的深度和现实感,又能天马行空地描绘少年少女们绮丽的梦想世界。这部也是将淤积胸中的苦闷和幻想的怪异以及最终解放的热血统统组合起来,读完荡气回肠的一本青春小说。其设置本身当时足够吸引眼球,是非常初期的美少女+噱头要素的作品,值得一看。
活着总是要这样,想象一个假想敌,自顾自的逃跑,跑着跑着它好像成为了我心中真正的敌人,所以在跑累了那天我要摆脱他消灭他告别他,找到我下一阶段的生活依托。敌人不需要我,但我需要敌人,我始终活在与假想敌的追逐和消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