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字没有引导,这应该是目前我玩过最难懂的恐游了?,但这里的生物兵器恐怖氛围以及超晦涩的隐喻给我极大的震撼了。作为一部恐游有这种美术,我只想说哥,能不能出部电影呀
这部作品nb的地方在于不仅仅是用3d还原了贝克辛斯基和吉格尔的世界还让它们在自洽运转的同时可交互。美术中的设定和细节包含大量信息支撑环境叙事,神圣性的文明起源和盛极而衰的异化终局这两条主轴分别由sz崇拜和柯南伯格身体恐怖做代表,隐喻规模可谓宏大。“返回肉身赤裸”纠缠“坚硬前进结构”的故事也写满了人类历史。游戏机制中的解谜和世界观大体上是统一的,可惜天平略微倾向游戏常规,也就是那些机关大体上能使人信服是这个世界中日常的操作,是有根据的,但还是因为操作略繁复而内核又太简单和与益智游戏的相似性这两点让人出戏,即便如此还是比我预期的步行模拟更有沉浸体验。战斗设计失败,意欲突出动作细节、紧张氛围和世界观统一性都没问题,但一些无处可逃的狭小空间安排性能远胜玩家的怪物显得恶意且反而严重破坏了沉浸感。“一部塞尔维亚游戏”,隐喻极端化难道会慢慢变成一种特征甚或传统吗?
某种程度上挺理解制作组的选择,如果有这么一群爱好者,他们想要向大家充分展现一组独特的美术作品,这组美术作品的风格来自贝克辛斯基和吉格尔的怪诞迷人的绘画,来自同样参考了二者风格的各种影视作品。那么究竟哪一种媒介、载体才能让人们将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看个够,还不用限时限地点呢?想来想去,真的只有现在的电子游戏啊(bgm38)。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或许只能选择做成实验动画或实拍短片,或装置艺术。除此之外,最多做成《黑暗之蛊》那样的游戏。但是对美术效果的呈现肯定是会打折扣的。而如今拥有的技术条件,可以让他们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现其美术的每一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