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轻浮半生,百官争权夺势,妇女的命运唯有被他人左右,而百姓生活不见一点踪影。虽说流放须磨一时,不善权术而生性软弱,仕途却如鱼得水,奈何只扎进后宫苦中作乐。重臣沉溺于腐朽斗争,荒淫无度,却能挥手昄依佛道,洗净罪过,而坚韧的女性却大多免不了悲惨的命运,只得钟情一人,却落得三六九等。宫中夜夜笙歌描写之细致,奈何只能是笔者一孔之见,到底只剩为情所困的无限哀伤,寄托于凄美的花鸟鱼虫之上。感叹云隐之后无人再及光源氏,驶得浮舟作孤舟。
前二十一回之前,在源氏公子年轻的时候,整部作品还是非常浪漫的,前四十回,对于紫姬的爱情描写,回想起来真是令人落泪。但四十回以后,本来,我真的没有用“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史观”来看这部作品的意思,但薰大将和匂亲王,一个道貌傲然,一个丧心病狂,如果说一开始还能感叹感叹“人心可怖”,读到浮舟的遭遇,终于是受够了这些只用下半身思考的雄性两足动物。译后记里尖锐的阶级史观批判瞬间便能够理解了,集美们,不是说我像佩德罗·阿莫多瓦一样是个那么存粹的女性主义者,但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啊。
生在此世者皆有身不由己之哀,从光源氏的母亲桐壶,到光源氏之时的藤壶,夕颜,葵姬,紫姬,胧月夜等,以及光源氏之后的桥姬,浮舟,或都因源氏一族的风流而沉浮。而光源氏过悲而云隐,薰君寻浮舟而不得见,也是对其宿命的惩罚吧
花了8周时间每周看100页看完了。故事来讲没什么特别,但表现形式是很值得一看的。我觉得本书最有价值的是里面大量的和歌/和诗:它们浅显易懂,读不太明白汉诗的我,也能领会其中意境。第四十一回云隐一页封神,看完整个人傻在那里。作为日本文学的巅峰,同样很适合作为日本文学入门的作品:一是丰子恺爷爷翻译地非常好。我这种低受教育水平的人也能欣赏。二是看完就明白什么是“物哀”了。看完本书后开始对日本文学感兴趣了。
最近在学校刚读完,读的是丰子恺先生的译本看完后最喜欢的角色是紫不过最喜欢的恋情是夕颜中后期重复过多,有些影响观感对我个人来讲,这本书的爱情故事最后基本都变得不再像是爱情了明石最后关心的是女儿的前程,三公主屁都不知道,哪怕是紫在后来也因为地位与源氏这个烂玩意产生隔阂。夕颜可能因为死的比较早,只留下一个纯粹的恋爱经验。源氏、薰很明显是由作者美化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