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简单到仅仅是解决一颗陨石带来的灾难,也没有复杂到拥有什么足以对其改观的结构,最后在我脑中留下的只有西川称得上干练的文笔。如好友所说——这真的是一部很鸡肋的游戏。故事的走向带给了我一些惊讶,但也仅此而已了。
很喜欢siro画的风格,题材与多视角的叙述很有意思,西川在写sr的时候就已经被其狠狠的触动过了,但以玩家作为出发点一刷观感其实还是稍微落后了些,局限于每个人的认知差的情况,以致打完结局会觉得很仓促,但游戏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依然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世界观不算有意思,要素常规。三视角叙事说不上混乱,但实在是没有必要,而且心理描述过多,挤占了叙事空间,也不利于情感抒发。三个结局都还算不错,te看的一脸懵,明摆着的敷衍了事。从te开始再回忆故事,别说感动了,只有空洞虚无。
玩的时候还是太压抑了,宗教色彩我觉得还是蛮浓的。还是很能理解里面角色的情感,虽然多少带点文青,但还是扣着人物塑造。这多视角很多信息都是重复的,没有必要完全叙述,反而加重读者负担。三结局我觉得都是可圈可点,但是额外的te不仅搞得我一头雾水而且感觉很莫名其妙,很难理解作者在想什么。玩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悲伤。这是一个过于悲伤的故事,当你揣摩人物形象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角色身上弥漫着人世间的心酸和痛苦。果然,我还是不想当殉教者。
失忆的少年,与无垢的羔羊安稳地度过了最后时光,彼此不断地呼唤着对方的名字。残缺的少年,为了和同样残缺的少女一起变得完全,甘愿赌上自己的性命。不再愤怒的青年为了赎罪,渴求着自己的死亡。而女孩为了让他不再孤独,选择依偎在他身旁。从夜晚玩至午夜,从替罪羊变为救世主,从荒诞转而荒谬,从地球飞到宇宙,止不住的虚无感涌来,然后我选择立马去睡觉(真的);自我的肯定,自我的牺牲,自我的拯救,最后都化归为虚无的爱与幸福罢了。
在《交响乐之雨》和《皋月物语》里已经见识过西川真音的惯用技法,即主视角的切换,但这种技法在短篇里几乎无法实现,何况本作是短章节之间频繁切,更是丢失了这种技法最大的魅力,也就是玩家视角下的空白在某个时点开始逐渐补齐。当然其写作能力还是保证了对氛围的营造,配上风格相称的音画,算是可以一玩的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