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看着他人的悲惨与滑稽,台下的看客们捧腹大笑。优:全粤语配音,适当玩梗,坑人小设计。一位“有未来”的大学生过着重复的日子;一位“有梦想”的码农坚信着自己的特别;一位“有追求”的无业游民崇尚诗与远方;一位“有目标”的游戏开发者做着微创新。平庸的人们自欺欺人过着平庸的每一天,而平庸的他们却又自我标榜看不起平庸的“他们”。这部游戏无疑是为了讽刺什么而做出来的,不过也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盘醋包的饺子。就连作者自己都很难给这款游戏一个准确的定位,玩下来倒更像是一碗毒鸡汤,但是适当看看毒鸡汤,有利于身心健康。
没有人知道的大冒险。没有人知道,是因为这是个平凡而又普通故事,还是因为它其实是大多数人的故事?也许我们在游玩了之后,并不会有什么改变,会继续对闹钟按下稍后提醒。但作者已经把伞留了下来,他相信总有一天,在那早晨六点的时候,阿强不会再点稍后提醒的按键,而是停止闹钟,开始新的一天。
应该也是看哪个实况玩的作品。让我知道了海子去西藏的作品《远方》,后来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游戏本身在互动与剧情的结合上做的可圈可点,整体氛围的塑造也不错。但可惜过于短小,没能解答游戏中所讽刺的问题,也没能把问题拔高带来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就是一种“丧”感。印象中当时自己还是挺喜欢这部作品的,但现在也许就不会打这么高了,所以还是 6 吧。
与其说是游戏,更像一篇文章,对“生活在别处/明天”式犬儒主义的辛辣讽刺,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力和绝望感,显然这不但是置身事外的指手画脚也是作者指向内在的痛苦自省。
作者表达的欲望太强烈,太直白,在玩家看来只会显得无力。种种片段确能拂起些涟漪,但无法戳中这些症候。或许这只是作者写给自己的礼物,一种向自己告别的仪式。
大部分应该是作者的自我反思,感觉作者真的好文青啊。整体来说,几个小游戏非常惊艳,旁白气氛也还不错(起码对我这种伪文青而言),本来想打8分的,不过就如作者说的“这种色都没上的游戏还敢来骗钱?”结局并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法,按照作者的看法,世界明日依旧是腐烂的。
还以为是和相关系列作品一样的坑人游戏。大部分的操作基本无意义,远比做成短片的效果差得多。再谈故事,像这样金句外空无一物只能叫做名人语录。一边嘲笑文青,另一边又靠堆砌海子、加缪、尼采、张国荣等人的名句营造忧伤的氛围。不是上了粤语就成了王家卫,堆点黑色幽默就能比肩韩寒。而且,西西弗斯的努力再无意义也比在其背后讪笑的人伟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