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篡字典必然是一个十分考验耐性的枯燥无聊的长期过程(且根据小说的描写还有会被腰斩企划的风险),但读过三浦小说的我不会如此认为,这是多亏了三浦对普通人细腻的造型、习惯和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让每一位人物都在展现出自己立体造型的同时,在对编篡字典这一使命共同表达认可的条件之下集结到一起。所有人无论身处何种条件下,都在为这一理想付出自己平凡而又踏实的努力,这一点十分令人动容。小说后半段的主视角切换也很有意思,给了读者一个重新审视马缔组努力的过程的机会
哇,这就是三浦紫苑。之前看过《强风吹拂》的动画和神去村的电影,第一次读她的文字,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不像我们四两拨千斤,逐字逐句、耐人寻味地写,她图的就是一个敞开说白话,说到心底里去。有一种读司马辽太郎的感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当然不是历史小说,但有缓有急,一样洋洋洒洒,落笔间十几年时光流过,相当成熟的日本商业作品啊。难得我对故事感想不多,一是故事本身就很完整,节奏极好,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所以说很成熟的商业作品),二,还是想看咱们本土化的编辑人。想到自己读书时最爱看的古汉语词典。着实羡慕《编舟记》。写评论时我也时常苦恼,什么文字又洒脱又引人遐想。心中颤动的一刻,到底如何誊写,将其赠与他人?文字真是门学问,该买本新的词典了。
个人对编辞典的题材不感冒 但是内容比想象中的有趣(后果就是在自习考场读这本书的时候憋笑憋了好久) 爱情线的留白让人印象深刻 看到了这个时代几乎消失的工匠精神 后期节奏感觉没太把握好
我和字典并没有那么深的羁绊,对我而言,它只是作文课上写完作文后,随便翻翻打发时间的“课外书”,化学课上偶尔忘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以方便查找的工具书,只有极个别时候,它才行使自己本职——查询字词的含义。即便如此,这本普通的白给的《新华字典》还是陪伴了我三年,并被我翻成了伊拉克战损成色。我很幸运,能有这样一本权威的,内容丰富的字典陪我度过一段不短不长的无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