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尼泊尔王室刺杀案为原型,立意选题上乘,但被冗长所拖累的作品,遗憾。前半部分的异国游览和后半部分的推理有些不搭架,推理部分也是一般且水。精华处集中在王之死时准尉与我以及最后我与XX的对话“你是马戏团的团长。你写的东西是马戏团的表演节目。我们国王的死,就是你推出的重头戏。尼泊尔是个不安定的国家。而昨天,表演者掉下来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或许我也很乐意观赏。但是我不打算让这个国家成为马戏团。再也不会。”“我倒想要问你,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不会被怨恨?你拿着相机到这座城市的那一刻,你就是我、就是我们的敌人。”/6.6
整体称得上水准之作。以尼泊尔王室枪击事件为背景,对于加德满都的描绘也比较让人身临其境,作品想要讨论的东西,例如“王与马戏团”的譬喻最后也与幕后的动机建立了接点,整部作品具有不错的同一性,可以说是一部完满的作品。具体到推理上,逻辑和伏线什么的其实算是拉低观感的,盘不在场证明也没什么意思,不过能把最后的动机引出来,也可以说是成功的设计了。
至少在读过的米泽里面无论风格还是水准都是最突出的一本,借着记者的视角露骨且直观地传达着一如既往的冰冷触感。拆解事实中隐藏的信息,理解表象下的意义,最后还是回到了他一直说的,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真相总是难以面对。在对自己提出质疑,选择将马戏团的幕布拉上的那一刻,站在《再见,妖精》延长线上的太刀洗万智已经立于文字之中。加都是祈祷的城市,高塔上印着的BuddhaEyes是否有看透藏在雨水与砖瓦下的悲伤呢。
比起续作的短篇集反而在尼泊尔的太刀洗更像是一个人,作为一个记者的探究和对于新闻界的理解引人发思,可惜在互联网世代,即使是这样的思考对于新闻界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存在了
「尊贵是脆弱的,地狱则在近处。」/「被认为悲伤的真的是悲伤吗?被认为喜悦的真的是喜悦吗?」/在“大”的背景下描绘一个又一个或是随波逐流、或是逆流而上的渺小的“人”的故事,结合读者各自的知识与价值观,在质疑与思考中拼凑成“并未完成”却又不断“走向完成”的大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以小见大”呢。
充满异国风味的同时人情味十足。主人公是难得一见的成年人,依然米泽:冷静,自省,共情力强,热爱观察,懂得生活情趣,决断力很强。不愧是太刀洗。配角让人眼前一亮。我太喜欢这一次尼泊尔风情了,场景不多,但关键的描写都能让人身临其境,特别是吃东西,让人也想试试他们温热的食物。其实看开头还担心,这次米泽野心这么大,真的要找到王室的真相吗?看了才发现原来不是。虽然是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但胜在重重铺垫,故事场景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