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页的案件陈述,50页的凶手身世,250页的案件多重解答。现代密室可谓是带着镣铐的精彩舞蹈。整本书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那句金句:“玻璃之锤在破碎后会变成真正危险的凶器”。
对科技发起挑战的密室,各种条件限制不禁让读者畅想如何解答,可惜侦探最后竟然是因为偶然的漏风才破解(变相说明凶手的无解是吧)换装的伪解答意外不错。凶手视角讲述事件也值得一看
少有的正面挑战附带监控、密码门等装置的现代科技密室,“玻璃之锤”的确是相当优秀且具创新的密室诡计,几个伪解答作为调剂也不错。转向凶手视角的第二章是公式化的社会派故事(戒赌戒贷防诈骗),着重补全行凶动机,前期准备部分描述的很细致并附带大量的专业知识(貴志祐介多半有过服务业从业经历)侦探与华生组合无感,主题升华缺乏力度。最最可惜的是侦探破案的切入点与流程太过草率,细节全由凶手视角陈述,没能配上一段酣畅淋漓的逻辑推理属实遗憾。
在前人已经把密室类型写烂的情况下,就现代化而言貴志祐介做的很好,各种各样的细节让解法变的真实可信。第一部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让文章变的丰富,后续再无情的推翻的一次次转折让本文的可看性增加了。第二部分加入的大量的社会派元素体现了貴志祐介对动机决定方法的坚持,诚然,先有动机才有了密室。但不得不说第二部分的加入让阅读体验有了割裂感,也降低了读者最终为谜底精妙的设计感到惊叹的部分。有很好的想法,但是看完不爽,是本书的一点遗憾。
女主没有很多容貌的描写,让我没有可以和男主一起磕的感觉。前半段是在写真正意义上的推理找线索,而后半段则是写社会派讲经历,差别很大。有很多作者个人在讲的东西,比如说解锁,还有打台球,前者可以,后者没感觉。
前半的氛围铺垫很到位,调查篇的防盗小知识和台球也吸引人,几个伪解答说得过去而且有趣。但是中盘一转跑去写社会派是怎么回事(恼//这就好像卡布奇诺喝到一半,发现奶泡下面不是咖啡是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