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私人化的作品,无论输出自己的哲学观点也好还是塞入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也罢,显然整部作品都是若木民喜私人爱好和观念(以及对ACGN业界的吐槽)的产物。“说理”往往是“叙事”的破坏者,而本作为避免大段念经而做出的努力便是对画面的游戏,比如“螺丝钉=思考行为”这种符号化表现,以及将抽象的学理概念图像化以便于直观地理解,这种风格会让我想起新房昭之或者久米田康治。至于哲学内容本身,我作为一个对哲学不甚了解的读者就不妄下判断了,至少我是多多少少学到了一点东西的。
我曾对井上真伪《恋与禁忌》的评价也适用于本作:过分浅显以至于专业读者会感到尴尬,又过分生硬以至于非专业读者难以理解。不同之处在于井上的小说不讨论数理逻辑至少还是个推理故事,而若木的漫画离开哲学思考就什么都不剩了。我无意评价若木的哲学观,但仅仅把经典哲学问题毫无章法地掉一圈书袋实在不能称之为作品,至少也要拿出《苏菲的世界》这般诚意吧。
画面背景的设计很耐人寻味,然而人物动作很僵硬,同样总感觉台词设计有点生硬、有些无法充分展现作者的哲学观(可能本来就不可能用文字完全展现自己的思考吧)。最后一话不太喜欢,感觉稍缺前面单元回的启发性而多了份既视感。总体还是不错的,我接触哲学不多,作者画的能让我产生兴趣、产生思考就足够了。
强于预期,进行赞美。哲学的内容有点掉书袋的感觉,字多的几话尤其是,但当画内角色按照这个方式运动起来的时候,就变得有趣了。万子真可爱。或许接触哲学之中最大的感动并非“原来还能这样思考”,而是“我所想过的原来可以如此表达”,我读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