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难题,贫富差距,性格差异。我有一种批判性的谴责,就如胡塞尔一样,血缘和自然科学不能定死一切,作为此在的人不需要这些和上帝一起死掉的玩意。所以我总是有一种热情,一种反抗式的激情,超越作为结构的社会,以最本真的姿态看看人到底能做什么,并总是会发现,人一定是自由的。
克制的力量(恰到好处的台词、舒缓平和的空镜、贯穿全片的琴音)/极度匮乏的阅片量让抱错孩子这一“俗套/狗血”题材在苯人眼里仍觉新鲜,也更加关注后天点滴汇成的亲情(始于无涉血缘的婚姻)、幽微叵测的恶意等表达/后半部分似乎操之过急,相较野野宫良多可以想见的蜕变(そして父になる:牵涉阶层、优绩、原生家庭等重要议题),对野野宫绿从压抑到爆发终而几近隐身、野野宫庆多的沉默、拒绝与逃避等历程的细腻描绘更加触动苯人
24.12.2 广州DY影城萝岗店点映场/非常典型的是枝裕和味儿电影,甚至在观影过程中我嗅到了一丝女性主义的味道,只不过做的不像《好东西》这种篇幅那么大。是枝裕和再次用养育非亲生孩子这种核心矛盾设置讨论了东亚家庭的父子关系,同时顺带表现了贫富差距、男性傲慢和丧偶式育儿。尽管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现实就是,在社会上混的越好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会不自主的被牺牲掉自己的时间,家庭陪伴和事业打拼几乎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为人父母的能建立多陪陪孩子的意识已经算这片子最大的功效了。另外说一句,最后那段父子平行快走最后相交的镜头我很喜欢,这表明中产家庭的父亲开始真正反思自己的行为了,相信以后他能当一个好父亲的
看到男主工作忙就猜到后面的说教了,难道我是天才,所有角色的存在意义就是这个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主题。不是讨厌这种命题作文,哪怕包个丧尸片的外壳都不至于这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