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其二:
heybot:
后结构主义的丰碑。去中心、去作者化,对无限解释的肯定。文本可被无止境地解构,新的意义又被无止境地建构。它通过解构日常语言,与经验、习惯性的固定模式,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超越乏味日常的方式——观看即解释,同时也是在创造。在heybot中,我们能看见生活世界中我们所熟知的东西,被不断地赋予不同的意义,言词与形象符号不断地在能指链间滑行。这是种解构游戏,是由简向繁,从直观的、前反思的生活世界内部,创造意义,创造趣味。——而非某些将解构当作时尚单品的作品那般,将复杂问题,拆解为零件后,抓住各个单一零件,无视其内含的整体性进行批判,以此高呼“别了、巴别塔”。
heybot强调的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参与其中的游戏性——将意义的碎片不断组合的诠释游戏。
——那么,heybot对待“日常”,“生活世界”,乃至“进步”的意识形态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对“日常”的超越,在于对作为前反思生存结构的“生活世界”的再创作。对于进步议题则显得淡化,只落在迈向明天、走出周日的乐观精神上。
技术层面上,看似混沌的本作,在美术背景所表现的位置关系上,仍然下足了功夫,使观众能够对全剧抱有宏观层面上的一致感。对BGM的高度碎片化运用,也贴合了过山车一般的情绪变迁。换言之,相比其他混沌动画,本作在经由想象力弥合文本、画面、音乐的断裂的多重处理上,保住了观感的连贯性。以混沌动画为基准,本作在我所知的范围内,算是创作意识最缜密的一部。“混沌的理性”便是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