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co 说: "他"本來就可以在不知道性別的場合用...你才不對
港台bgmer,你好啊。
这部分的日文原句,德拉克的母亲问传出去给谁,小德拉克回答有且只有三句:①咦?我不知道②但我想让人看到③因为,一定,是我的朋友
其中②用被动陈述的方式隐去了“人”的性别、数量等信息,③同样以去掉主语的方式模糊了这些信息,而在这之前的画面中雏一与罗纳尔德同时都收到了小德拉克发来的照片。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偏向认为作者是故意隐去收件人信息的。这么做符合角色语言逻辑,毕竟小德拉克自己也不知道传给了谁。
而我认为你提出的“‘他’本來就可以在不知道性別的場合用”的说法最大问题在于教条化,即单说法本身而言没问题,但不适用于以上对话语境。当译者使用“他”翻译小德拉克的回答的人称指代时,对于德拉克的母亲而言,听见这句话至少能确定小德拉克传输照片的对象是一个人,一个具体的对象,同时对于完全不懂日语的观众而言,也会倾向认为小德拉克传输给了某一个人。这与动画事实是不符的。
所以更妥的译法我认为是随日文格式,直接模糊这些信息,毕竟中文做到这点很容易。
并且就我个人而言,“‘他’本來就可以在不知道性別的場合用”这种用法多见于书面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中被隐去个人信息的犯人A。为了方便指代,约定俗成使用“他”来代替犯人A进行报道描述。这种情况下使用“他”并不代表犯人的性别。
而在口语聊天中(包括文字聊天)当人们在谈及性别不确定人物时,首次会更倾向使用性别指代较少的代词/说法代替,因为这些情况下我们很容易马上得知人物的性别信息,一旦得知就会自然而然使用对应人称代词。比如,
-“有人在教室里哭了”“是谁啊?”(我们一般不会直接问“他是谁啊”)
-“有人敲门,谁来了?”(这里“谁来了”与“他来了?”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那个天才又满分了”(这里如果使用“他”,就相当于默认谈话者已知天才的性别,如说是女性则会直接用“她”)
字幕翻译,且该段动画的语境显然应属后者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也认为生搬硬套“他”用法不妥。
第三个我认为不妥原因,相对偏激,但我想你应该能理解。我查看了你的主页,你刚好在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2-02-6注册了这个小号,做的唯一一件对外公开的事是关注了成年德拉克的CV福山润,并且在今日回复了我。基于这两条信息的综合判断,我会认为你对粉丝文化甚至是同人文化至少有一定了解。当译者将小德拉克非指定对象的回答直接用“他”来代替,在不懂日语的前提下,光看字幕我想无论是港台区抑或是大陆的观众,会让人率先想到小德拉克发送照片的对象是罗纳尔德,我认为这具有诱导倾向,而这也是不妥的。
综上,我想我较为清楚地表达了个人看法。我认为这种翻译不妥与我尊重字幕组的劳动并不冲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