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是非常极端且不正常的人,换个片场能出“惊天一跪”的类型

。
这部番实际的主角其实是她,如何在她“本质的偏激、出格性”和‘为社会身份而做的压抑“,这两点之间做平衡,让观众能从表层上看到后者,在深层里看到前者,就是在改编这部番时最大的难点,幸好结果十分出色。观看时,充斥全片的那种,如同“春潭”般清澈、平静却压抑、暗流涌动的感受,就是对这个人设内在性格的视听语言诠释。

很多人觉得不合逻辑的第三集”自献”行为,其实就是我觉得这部番、或者说这个人设吸引我的开始。
她的“自献”,大概是人格缺陷+原生家庭+对男主的情感,三重合力的结果。
1.人格缺陷,贯穿全篇的一个主题,“如何依赖别人”,开篇的女主对这点的理解,和社会一般认识偏差极大、且非常激进。她认为即使是家人之间,也应该存在对等的“代偿关系”,当做饭不足以完成代偿时,这种“献身”就成为了她回报男主的选择,同时也是她一种高效赚钱的手段。
2.由于母亲的工作类型,即使她非常抗拒,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观念上的影响——即认为“色相是女性的一个可交易资源”,因为母亲一直以来都以这种方式赚钱,所以潜意识里她不认为这是一种“非正当”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前文与男主提到这件事时,男主的正面回答,让她很触动。而且这也是日本社会、乃至全球文学里,都内常常表现的一个“女性命题”。在这里的行为,可以说是她个体、母亲、社会,三方重叠的一个结果。
3.她本身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缺爱(表现为外部的过度防御和独立),一方面又渴望爱。所以当出现男主这样一个,能够给予她帮助、看到她默默努力的人,她立刻就倾倒了(幽默点说就是见识少了,容易被钓)。最后两话里,教授对她的谈话,实际上就是把这一系列贯彻全片的内在命题,都提到了明面上,也是为什么教授让她“尝试看看别的优秀的人”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检验她对男主是真的喜欢,还是出于人格病理的反弹。而无疑问的,第三集这个阶段的献身,就是一种病理性反弹,真正的喜欢还在后几集中的检验,甚至直到最后以“磋商”为名的告白,实际上都是二人在互相检验自己的这种情感,因为本质上他们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是享受着同样”苦楚“的一类人。
(相关的说法其实在作者本人的B站号上,也有解释,比我想得全面的多

)
总之当她做出这个举动时,我觉得这个番才真正言之有物、有看头起来了,后续也如预料地在这几个原命题上行驶得很顺畅。
比较奇怪的就是,国内观众好像总是“谈性色变”

。“性别话题”、“身份认同”这类命题,出现在动漫里就要被冠以“爆雷”,无职一次,天国一次,这里又来一次(这三个都是我觉得讨论得好、对角色塑造起作用的,尤其天国和义妹,是展现角色性格的最高弧光了)。实际上“性”作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和悠久历史的社会活动,又因为特殊的性质,当出现的时候,往往能鉴别作者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真正的分水岭,不该就这么囫囵地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