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一季的疯狂星期四,而这星期四就得看乐队番(虽然我拖到了周末才看)。《摇滚是淑女的嗜好》无疑是各位少女乐队爱好者的一个新的快乐源泉。不过第一集刚开始的时候,莉莉莎表示“古典乐听了想睡不是音乐”我稍微有点难绷,而周围的那些大小姐推荐的那些曲目也基本都是法国后浪漫派印象主义的那些玩意,我觉得
这是对古典音乐的刻板印象
。这里介绍几首即使是平常只听摇滚和重金属的人也能享受的古典乐,希望能打开大家对古典音乐新认知的大门。(至于大小姐一开始讲的那几首,我也会在最后进行介绍)。
首先提到接近金属和摇滚的古典乐,就必须先提那些
真的被改成了金属和摇滚的古典乐。首先就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由莫索洛夫创作的
《铸铁厂》,其先锋而抓耳的和声及其形象地描绘了机器的轰鸣声

,并使其被重金属乐队Metallica改编,B站上能找到的版本是
其和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注意前排的吉他和后方的弦乐是多么的不和谐,但是就是这种不和谐让它成为名作。另外,如果知道TNO的大概也知道这首曲子。
别搜TNO是啥
然后提到摇滚和古典的跨界,那就要说到英国七十年代的艺术摇滚乐队Emerson, Lake and Palmer改编的
《图画展览会》,这首曲子原来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曲,然后被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成管弦乐版之后成了不朽名作。这首曲子倒没有什么重金属要素,但是把整套组曲改编成一部四十多分钟的摇滚作品就挺摇滚的

。(如果是追求刺激来的这首可以跳过)
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二十世纪的现代古典音乐中那些“具有摇滚和金属要素”的曲子。这些曲子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之前的人不用的不和谐音程,十分抓耳,也十分适合发癫的现代人。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苏联作曲家
肖斯塔科维奇。啊,老肖。大概是二十世纪最会写交响乐和室内乐的人。
不,不要谈第二圆舞曲了,这大概是最不肖斯塔科维奇的曲子,我真的会给所有听了第二圆舞曲就说自己喜欢老肖的人两耳光
。首先最适合入坑的是这首
第八弦乐四重奏(如果你对二十世纪古典没什么了解可以直接拉第二乐章,但是我推荐你听完)。当然,这首曲子其实是有
重金属改编的,但是因为没有职业乐队改这个所以放在这里。可以去听,很癫。伟大,无需多言。听的时候不摇头晃脑的是神人。
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乐上的建树和室内乐上一样丰富(写了十五首交响曲,十五首弦乐四重奏)。其中一样被油管主改编为
重金属版本的是他的
第十一交响曲(我把最癫的片段做了精准空降,进去就是。这个我更推荐这个版本的交响乐,这是这段演得最癫的)。这首交响曲描绘的是俄国的1905革命,在俄历一月九日,沙皇的卫队屠杀了前来和平示威的群众

,由此引发了1905年的一整段松散的革命事件,苏联将其视为1917年革命的前瞻。截取的这一片段描写的是在枪声(小军鼓)示警之后民众的恐慌

(吉他或弦乐),然后民众逐渐被卫兵压制

(弦乐紧凑的旋律被管乐侵略性代替),最后在小军鼓的示意下,整个乐团齐力开火,开始了屠杀

。第四乐章则代表人民的反扑,最后的几声管钟是人民的怒火,也是对革命的预言

。另外推荐的还有:
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
第十交响曲第二乐章(仅对于入门者。我真心推荐把整首交响曲完整听完。后两个如果有溜电棍鬼畜的可能已经知道了)
和肖斯塔科维奇一样伟大的苏联作曲家是普罗科菲耶夫,他和斯大林死在同一天(笑死)。我推荐的是他的
第三交响曲,从头癫到尾,能当摇滚听。他还有一首很癫的早期作品叫
《钢铁的疾驰》,这不规则的节拍,
这tmd就是数摇啊!如果想听点清新的可以听第一交响曲,乍一看听着像莫扎特海顿但是时不时多一拍少一拍或者和声到了意料之外的地方然后使劲地绊你一脚。
(评论区里面有人提到了斯维里多夫,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我敢打赌你肯定听过他写的曲子——
《时代,前进!》组曲。斯维里多夫可以说是苏联电影配乐的大手子,他还有一个
《暴风雪》组曲也很好,不过后者并不是现代风格。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浪漫主义风格音乐的,但在这之中,我对那些带有民谣风格和民族色彩的会更加青睐。当然,还不能忘了未来主义风格的
《热情清唱剧》,其选用了苏联最伟大的共产-未来主义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目前我在做一个带字幕版本的。)
说完苏联作曲家,下面就该说流亡的俄罗斯作曲家了,毕竟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是俄罗斯的世纪。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大名鼎鼎的
斯特拉文斯基,而说起斯特拉文斯基,首先大家会想到的就是那个禁忌般的存在
《春之祭》
。大家不要先入为主觉得《春之祭》多难听,对于已经听惯了重金属和摇滚的你来说,这对你来说是家常便饭,同时还带点新鲜

。对,它也改编成了
重金属。重口完是一个小清新的:
《士兵的故事》,同样带有不规则的节拍和斯特拉文斯基式独特的清爽配器,好像一通冷水澡一般

。
不要以为只有二十世纪音乐才爽!我们现在要回到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巴洛克音乐去了!

首先是维瓦尔第!对,就是那个写你听到烦的“哆咪咪咪唻哆嗦”的

。虽然春你听烦了,但是
《夏》和
《冬》很爽啊!

是的,它们有
摇滚改编。还有推荐的一首曲子叫
《疯狂》,这一段也确实如其名字一样。要说明的是,这个乐团是找到了这首曲子里面的“金属特质”所以故意用断弓手法来给这一段一种金属的感觉。
巴洛克时代还要推荐的一首是这首
《眩晕回旋曲》(我把进度条放在了高潮的几秒前,别急

)。说起来重金属里面用羽管键琴的挺多的,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乐器本来的声音就很适合和吉他放在一起。
所以大家,来听古典音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然后掉入深渊巨坑吧!
如果你在乐队里面,把它们推荐给你的朋友,然后开启古典和摇滚的双重文艺复兴吧!
(顺便说一句,摇滚/金属圈的人口头说的“新古典”和古典音乐上的新古典不是一个东西。前者指带有古典要素的摇滚/金属或者古典音乐的摇滚/金属改编,而后者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反对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浮夸风,吸收古典时期和巴洛克时期(~1820年之前)崇尚理性的精神,再加上现代的和声与节奏处理的古典音乐流派。)(哦,我还要介绍几位大小姐听的曲子来着——
肖邦的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可能不知道名字,但是不可能没听过。这个曲子我放ottomad了,钢琴版的已经无法刺激我的神经了。然后不明白为什么大小姐觉得曲调很悲伤,明明很欢快。
装的,都是装的。
哈恰图良的
《假面舞会》组曲。哈恰图良和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并称为苏联三大作曲家,但是我基本不听因为太民族了,太循规蹈矩了……另外
《马刀舞曲》也是他写的。
大小姐说听完好感动,我寻思听完不应该觉得很欢乐吗,感动是从哪来的?大概是音乐会本身,反正不是音乐。
德彪西的
《月光》……应该不用介绍了。《四月是你的谎言》里面也出现过这首曲子。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印象派代表作曲家,虽然他坚持否认自己是印象派觉得这个称呼很蠢。他的代表作还有
《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等等。印象派,所以消解了调性(不过尚未到无调性的地步),只有色彩。感受就好。
拉威尔的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在《四谎》里也出现过。他写过的最滥大街的曲子是
《波莱罗》。跟德彪西一样是法国后浪漫派作曲家。
看来大小姐对古典音乐的认知也就这么狭隘了
——四个里面两个扯谎(肖邦的大小姐和主角),一个听完音乐会就感觉好感动啊(一点音乐教育没受的体现),然后全都是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印象派这些玩意。大概对她们来说俄国的现代派作曲家也是像摇滚一样的禁忌吧。
)
(完)